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种竹·其一》
《种竹·其一》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喜得栽时及早春,宿泥独带藓痕新。

担头挑取城市一路风扫俗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城市(chéng shì)的意思:指城市里的繁忙和喧嚣。

担头(dān tóu)的意思:指担子的头部,比喻事情的重要部分或核心。

风扫(fēng sǎo)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扫荡一切。

及早(jí zǎo)的意思:尽早,及时。表示要抓紧时间,尽快行动。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俗尘(sú chén)的意思:指尘世间的世俗之事,也表示凡俗、尘世间的琐碎事物。

挑取(tiāo qǔ)的意思:挑选最好的、最优秀的。

头挑(tóu tiāo)的意思:指领头、带头。形容在团体、集体中担任首领或领导者的人。

喜得(xǐ de)的意思:获得喜悦、欢喜的意思。

一路(yí lù)的意思:一直、一同的意思,表示在某个过程或者行动中持续不断,没有中途停顿或改变。

早春(zǎo chūn)的意思:早春指的是春天初期,即冬季过去但尚未完全进入春季的时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种植竹子的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清新之感。首句“喜得栽时及早春”,表达了作者对在春季种植竹子的喜悦之情,早春时节万物复苏,正是种植的最佳时机。次句“宿泥独带藓痕新”,生动地描绘了泥土中带着新生的苔藓痕迹,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第三句“担头挑取来城市”,则展现了将竹子从乡间搬运到城市的艰辛过程,同时也暗示了竹子的珍贵与价值。最后一句“一路清风扫俗尘”,不仅描绘了运送竹子途中清风拂面的情景,更寓意着竹子所带来的心灵净化和精神上的清新,扫除了一路的世俗烦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以及竹子所象征的高洁品质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杜鹃行

昔读古人书,知有杜鹃名。

今泛沅江船,始闻杜鹃声。

杜鹃生子不自哺,野老相传之语如少陵。

惟有古来称望帝,变化无端竟茫昧。

吾意百鸟相推尊,亦如蜂蚁君臣义。

气化感物不自由,四月五月声喧啾。

一声未了声转急,千林万壑波涛秋。

远客扁舟睡难著,两耳还遭杜鹃聒。

归心一夜忆虞廷,鸣凤时应集阿阁。

(0)

甘露寺

木叶晚萧萧,名僧浣酒瓢。

楼台新北固,钟磬旧南朝。

云态从风变,江声入海消。

廿年行役处,几度系兰桡。

(0)

沈氏园赏菊次韵施克和呈在座

清瘦频年种菊忙,主人真似沈东阳。

山潭饮水能多寿,泽国餐英不是狂。

小引壶觞乘夕霁,漫凭歌咏答年芳。

相看兴到悠然处,试数从来得几场。

(0)

题扇画

数声黄鸟绿阴稠,一片青山翠欲流。

坐久不知花落去,閒身只为白云留。

(0)

即事·其一

五月西湖上,荷花开正浓。

花开能几日,又见摘莲蓬。

(0)

济美堂为郭郎中鼎贞题

故家世系出汾阳,数百年来倍有光。

门外青山馀黛色,屋边乔木老风霜。

传家自信诗书美,启后方知庆泽长。

回首东梅溪上路,至今簪笏照高堂。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