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访幽人宿,严天掩暮城。
出树野镫影,隔溪寒犬声。
深斋拥炉火,又共一宵清。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晚上从城市返回乡村,投宿东村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句“欲访幽人宿”,表达了诗人寻求静谧之地的愿望,为整首诗定下了悠远的基调。接着,“严天掩暮城”一句,通过“严天”和“暮城”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冬夜的肃穆氛围,暗示着旅程的结束和归宿的临近。
“朔云凝不散,孤月迥初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凝重的云层与孤独的明月并置,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孤独与寂静的感慨。云层的凝重与月光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情感的深度。
“出树野镫影,隔溪寒犬声”则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氛围,通过“野镫影”和“寒犬声”这两个细节,不仅丰富了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以及与城市生活的不同。野镫影仿佛是远处村落的微光,给人以温暖而遥远的感觉;而寒犬声则在寒冷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几分乡间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深斋拥炉火,又共一宵清”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室内场景。炉火的温暖与夜晚的清静形成了和谐的对比,象征着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净化。这一场景不仅是对诗人归宿的描写,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夜归途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爽垲虚明小洞天,巉岩垂乳类锋铦。
薰风习习来三面,夏雨萧萧欠一檐。
指顾群山劳应接,徘徊归骑纵观瞻。
门前绿水泓澄净,底处应须是谷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