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回忆往昔游历天台山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觉醒。
“昔年曾向天台去”,开篇即以“昔年”二字,勾勒出时间的跨度和回忆的氛围,仿佛读者被带入了诗人过往的岁月中。“天台”作为中国著名的山水名胜,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此处不仅点明了地点,也暗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与自然之美的契合。
“走上璚楼看日生”,“璚楼”一词,运用了神话色彩的词汇,象征着高耸入云、接近仙境的楼阁,而“看日生”则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壮美融为一体,日出的瞬间,不仅照亮了天台山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赋予了他新的视角与感悟。
“跳出海波三丈许,始闻山下一鸡鸣”,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通过“跳出海波”的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日出时分天空与海面的广阔与壮丽,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与释放。而“始闻山下一鸡鸣”则在对比中突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鸡鸣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充满了希望与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天台山日出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赞美,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劝善吟
瘦郭有志气,相哀老龙钟。
劝我少吟诗,俗窄难尔容。
一口百味别,况在醉会中。
四座正当喧,片言何由通。
顾余昧时调,居止多疏慵。
见书眼始开,闻乐耳不聪。
视听互相隔,一身且莫同。
天疾难自医,诗癖将何攻。
见君如见书,语善千万重。
自悲咄咄感,变作烦恼翁。
烦恼不可欺,古剑涩亦雄。
知君方少年,少年怀古风。
藏书拄屋脊,不惜与凡聋。
我愿拜少年,师之学崇崇。
从他笑为矫,矫善亦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