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就瓜区,临水结柴荆。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荆(chái jī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虽然外表寒酸、不起眼,但内在却有很高的价值和能力。
穿屋(chuān wū)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穿过屋子,形容人或物穿行迅速。
此际(cǐ jì)的意思:此时此刻;现在
点滴(diǎn dī)的意思:指微小的、细小的事物或数量。
多情(duō qíng)的意思:形容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容易动情。
分外(fèn wài)的意思:特别,非常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更更(gēng gēng)的意思:形容事物不断变化、增加。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还家(huán jiā)的意思:指离开家乡一段时间后归来。
羁人(jī rén)的意思:指被囚禁、束缚或限制在某个地方的人。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领略(lǐng lüè)的意思:领会、体会、理解。
菱芡(líng qià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言行等方面与普通人不同,独具特色。
凄清(qī qīng)的意思:形容寂寞冷清,凄凉无人。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屋漏(wū lòu)的意思:屋顶漏水。比喻家中有隐患或内部问题被暴露出来。
乡居(xiāng jū)的意思:在乡间居住,过简朴的生活。
瑶京(yáo jīng)的意思:指非常美丽的宫殿或城市。
也得(yě de)的意思:表示无论如何,总得,必须。
银河(yín hé)的意思:指银河系,也指河流水系。
枕畔(zhěn pàn)的意思:枕头旁边。
- 鉴赏
这首《潇潇雨》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雨声带来的独特情感体验。
首句“疏衾扶薄病”,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体状态和情绪,暗示了一种病态的脆弱与孤独感。接着,“问宵来、何事做凄清”一句,将夜雨的凄清氛围与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出对夜晚雨声的深思。
“恁帘前点滴,庭槐砌竹,絮尽更更。”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如雨滴落在帘前、庭槐与砌竹上,以及雨声的连绵不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这里的“絮尽更更”不仅指雨声的持续,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思绪的绵长。
“带入还家短梦,枕畔尚分明。”这一句转折,将主人公从现实引入梦境,但即使在梦中,雨声依然清晰可闻,仿佛是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桥梁,强化了雨声对于人物情感的影响。
“争傍羁人耳,分外多情。”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雨声以情感,它似乎特意靠近羁旅之人,显得格外深情。这种情感的投射,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孤独与思念的共鸣。
“为想乡居此际,纵闲穿屋漏,也得同听。”通过想象家乡此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即使是在屋漏下闲坐,也能听到同样的雨声,这种共通的自然之声,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更银河络角,凉讯到瑶京。”这一句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银河与凉讯(可能指秋天的凉意)传递至瑶京(神话中的仙境),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寄托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几时山橹归。筑就瓜区,临水结柴荆。”表达了对回归宁静生活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山间,与家人一同在水边建造家园,过上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西窗烛砌柈菱芡,领略秋声。”最后,画面定格在西窗之下,烛光映照,菱芡(菱角和芡实)摆放在桌案上,主人公在烛光中品味着秋天的声音,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雨声的细腻描绘,以及与主人公情感的紧密联系,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亲情、乡愁和理想生活的深深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