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埃氛(āi fēn)的意思:形容气味浓烈,令人难以忍受。
残月(cán yuè)的意思:指月亮已过了中秋,只剩下一边或一半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事物不完整或残缺不全。
风响(fēng xiǎng)的意思:指风吹草动的声音,也可用来形容传闻或消息传播的迅速。
瀚海(hàn hǎi)的意思:指广阔无边的海洋,比喻非常广大或无边无际的事物。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羁客(jī kè)的意思:指被束缚在某个地方不能自由行动的人。
酒醒(jiǔ xǐng)的意思:酒醒是指喝酒后醒悟过来,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一段困惑或迷茫后重新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现实情况。
客恨(kè hèn)的意思:指客人对主人的怨恨或不满。
偏爱(piān ài)的意思:有偏袒之心,对某人或某物有特别的喜爱或偏向。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沙岸(shā àn)的意思:指沙滩或岸边,比喻危险的处境或困难的境地。
时度(shí dù)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快慢。
宿处(sù chù)的意思:指人们暂时居住或休憩的地方。
湘川(xiāng chuān)的意思:指湖南和四川两个地方。
萧瑟(xiāo sè)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景象荒凉。
迎风(yíng fēng)的意思:顺风而行,迎着风向前进。
榆塞(yú sāi)的意思:形容心理困扰,无法释怀。
- 注释
- 秋风:秋天的风,常象征凄凉和萧瑟。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也形容环境的凄凉。
边雁:在边境地区的雁,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瀚海:古代对西北广阔荒漠或戈壁的称呼。
湘川:湘江之水,代指南方。
草初薰:草本植物散发出的香气,这里指薰衣草。
芦洲:长满芦苇的沙洲。
榆塞:古代北方边界的屏障,多植榆柳,故称。
羁客:漂泊在外的人,游子。
竹窗:用竹子做的窗户,常用来描绘清幽的居住环境。
残月:接近结束的月亮,象征夜晚即将过去。
- 翻译
- 秋风吹过,万物寂静,唯有尘埃消散,边疆的大雁在风中发出哀鸣的声音。
浩渺的瀚海边,或许嫌秋霜来得太早,而湘江之滨的草原却正喜爱初升的薰衣草香。
大雁在长满芦苇的洲渚栖息,紧靠沙滩,当它们飞越边塞时,已穿过傍晚的云层。
哪里最能勾起游子的离愁别恨呢?那是在竹窗下,残月挂天,酒醒后听到的寂静之声。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边塞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首句“秋风萧瑟静埃氛”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秋季的肃杀气息,秋风不仅萧瑟而且带着一种静谧与神秘的氛围。紧接着,“边雁迎风响咽群”则展示了边塞上的鸿雁在秋风中盘旋叫唤的情景,通过“咽群”的字眼传达出鸿雁集体飞翔时的声音。
第三句“瀚海应嫌霜下早”中,“瀚海”指的是广阔的沙漠与大海,这里的“霜下早”则暗示了边塞的秋天来得尤其早,给人以肃杀之感。而“湘川偏爱草初薰”的“湘川”通常指的是南方的水乡,诗中提到这里偏爱初秋时节的草木,因为这时节的草木带着淡淡的香气。
“芦洲宿处依沙岸,榆塞飞时度晚云”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边塞上的生活场景。“芦洲”是芦苇丛生的地方,“依沙岸”则表明这个地方靠近河岸或湖泊。紧接着,“榆塞”指的是北方的林木与边塞,而“飞时度晚云”则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伴随着飞鸟穿越云层的画面。
最后两句“何处最添羁客恨,竹窗残月酒醒闻”表达了诗人作为旅途中的羁客,对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在夜深人静,只有竹窗下的微弱月光陪伴,酒醒后的清醒更是加重了这种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秋天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深沉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符倅同游雁荡赓其所和范相游山韵
高才独立万夫却,险语磨崖山鬼愕。
翕然万口竞流传,一字谁能加笔削。
自怜庸钝百不聪,晚来喜见人中龙。
更看挥翰光夺目,恍如海蜃浮青红。
一时闻望已难攀,相见平居养浩然。
慷慨胸襟包海岳,轩昂高义薄云天。
散材不谓蒙知遇,孤迹何期遂保全。
碌碌未能酬国士,正惭他日尉通泉。
和陶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韵哭陈能之
陈公行古道,出处尽堪书。
俯仰端无负,初终总一如。
粤从为剧邑,平步上亨衢。
正色主风宪,弹劾靡亲疏。
故虽频补外,直性不可纡。
召还方进用,谓当推绪馀。
一朝忽撄疾,力请归旧居。
竟化辽东鹤,不作北溟鱼。
哀哉名世士,天胡赋分拘。
有子传衣钵,无钱治室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