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浸双头莲颗绿,昼阑闲却青奴竹。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高屋(gāo wū)的意思:指高楼大厦,比喻地位高、身份尊贵。
隔墙(gé qiáng)的意思:指隔离、分隔,形容关系疏远,缺乏交流。
晶帘(jīng lián)的意思:指帷帐上的珠帘,比喻珠玉般的美丽。
明处(míng chù)的意思:指显而易见的地方或情况。
青奴(qīng nú)的意思:指被人控制、操纵或奴役的人。
水晶(shuǐ jīng)的意思:指透明晶莹的玉石,比喻清澈明亮无暇的样子。
下水(xià shuǐ)的意思:指投资或参与某项事业或项目。
血色(xuè sè)的意思:指红色或红得发紫的颜色,也可用来形容热烈、激烈的情感或气氛。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砧声(zhēn shēng)的意思:指敲打砧石所发出的声音,比喻工作、劳动的声音。
坐看(zuò kàn)的意思:坐着观看,不采取行动。
水晶帘(shuǐ jīng lián)的意思:指美丽而透明的窗帘,也比喻美女的面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至夜晚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欣赏。
首句“瓶浸双头莲颗绿”,以瓶中插着两朵绿意盎然的莲花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昼阑闲却青奴竹”一句,将视线转向竹林,暗示日暮时分,竹子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这两句通过植物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夏日傍晚的静谧画面。
“微凉半下水晶帘,坐看疏萤度高屋。”描述了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诗人坐在室内,透过半垂的水晶帘,观察着远处飞舞的萤火虫穿越高高的屋檐。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夜静楼风时动扃,隔墙一叶落虚庭。”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微风吹动着楼上的门扉,偶尔传来的声音与远处掉落的一片树叶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幽深的意境。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最后,“血色鸳罗裁未就,月明处处起砧声。”以织女在月光下忙碌的情景结束全诗,暗喻了劳动与生活的美好。织女在月光下裁剪鸳鸯图案的布料,而四周传来的捣衣声,则是家家户户准备迎接秋收的忙碌景象。这一场景既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对勤劳与收获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从夏日傍晚到夜晚的自然景观与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与自然美的深深向往与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风流子
东君虽不语,年华事、今岁恰如期。
向寒雨望中,晓霜清处,领些春意,开两三枝。
又不是、山桃红锦烂,溪柳绿摇丝。
别是一般,孤高风韵,绛裁纤萼,冰剪芳蕤。
清香还有意,轻飘度勾引,几句新诗。
须是放怀追赏,莫恁轻离。
更嫦娥为爱,寒光满地,故移疏影,来伴南枝。
谁道寿阳妆浅,偏入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