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衮衮(gǔn gǔn)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有威严。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荆楚(jīng chǔ)的意思:指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也用来表示楚地。
匡庐(kuāng lú)的意思:指修补破旧的房屋,比喻修理、整顿或改进事物。
两重(liǎng chóng)的意思:两倍,重复两次
令节(lìng jié)的意思:指君主下令的节日。也用来形容君主的诏令。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每逢(měi féng)的意思:每逢表示每当、每次,常用来描述某种情况或事件的发生频率。
前度(qián dù)的意思:指过去的恋爱关系或婚姻。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入山(rù shān)的意思:进入山林
岁时(suì shí)的意思:指一年的季节和时节。
苔斑(tái bān)的意思:指墙壁、石头等表面上长出的苔藓斑点。
涕泪(tì lèi)的意思:眼泪流下
无奈(wú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的心情或境地。
淹日(yān rì)的意思:指阳光透过云层、雾气等覆盖物,显得黯淡无光。
云物(yún wù)的意思:指云彩和物体,用来形容云朵中的各种形状和物体。
重五(zhòng wǔ)的意思: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易顺鼎所作,题为《重五前一日出山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首句“四年此地两重五”点明了诗人在此地度过的时间之长,两次端午节的轮回,暗示了岁月的流转。次句“前度入山今出山”描绘了诗人从山中走出的生活变化,既有出世的解脱感,又有对过去的回顾。
“荆楚岁时徒衮衮”一句,通过描述荆楚之地节日的繁忙,与“匡庐云物自閒閒”形成对比,前者象征世俗生活的纷扰,后者则象征庐山的宁静和超脱。诗人感叹在每个节日里都感到无可奈何,想要归隐江湖的愿望却未能实现,只能暂时停留在“欲买扁舟且未还”的犹豫之中。
最后两句“回首楼台淹日月,惟余涕泪照苔斑”,诗人回首过往,感叹时光如流水,楼台已沧桑,只有自己的涕泪洒落在青苔上,显得格外凄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沈大年
在世谁无死,惟公实可怜。
两丧犹未举,一疾竟长捐。
祸福元相倚,存亡亦付天。
新阡淮海北,旧隐石城边。
泪洒延陵剑,心摧子敬毡。
云山含爽气,野树黯秋烟。
壮笔遗鹦鹉,衷情托杜鹃。
丹房尘漠漠,华表月娟娟。
幕府哀刘表,词林失仲宣。
愁看行乐处,芳草日芊芊。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