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金太初赴徐练府幕下》
《送金太初赴徐练府幕下》全文
明 / 安希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遁世衰翁计,忧时老将心。

君行须仗剑,我去只携琴。

国运方川至,神州陆沉

只愁征调苦,语次沾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遁世(dùn shì)的意思:遁世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躲避尘世纷扰,远离尘嚣,过一种隐居的生活。

国运(guó yùn)的意思:指一个国家的命运、发展走向。

老将(lǎo jiàng)的意思:老练的将领或经验丰富的人。

陆沉(lù chén)的意思:指大陆下沉。比喻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严重的衰落、衰退。

神州(shén zhōu)的意思:指中国,意指中国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国家。

衰翁(shuāi wēng)的意思:指年老体衰的人。

忧时(yōu shí)的意思:在困难或危险的时候感到忧虑或担心。

语次(yǔ cì)的意思:言辞得体、措辞得当。

沾襟(zhān jīn)的意思:指关系密切,受到影响或连累。

征调(zhēng diào)的意思:调动人员或物资,进行任务或工作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安希范所作的《送金太初赴徐练府幕下》。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金太初即将前往徐练府幕府任职的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首句“遁世衰翁计”,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述自己如同遁世的老人,计谋已尽,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接着,“忧时老将心”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时局的忧虑,与年迈的将领一样,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担忧。

“君行须仗剑,我去只携琴”两句,通过对比友人的“剑”和自己的“琴”,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勇敢面对挑战的期许,以及自己以艺术寄托情感的自我安慰。这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自己心境的描绘。

“国运方川至,神州岂陆沉”两句,诗人坚信国家的命运虽面临困难,但终将渡过难关,神州大地不会沉沦,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

最后,“只愁征调苦,语次欲沾襟”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面临的艰苦任务的担忧,以及离别的不舍之情。这两句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充分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共同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安希范

安希范
朝代:明   号:我素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564-1621

安希范(1564-1621)字小范,号我素。江苏无锡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因乞便养母,改南京吏部。万历二十一年因上《纠辅臣明正邪》一疏惹怒神宗遭贬,归乡后主讲于东林学院。著有《天全堂集》。安希范同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合称为“东林八君子”。
猜你喜欢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雁足书

塞雁先荒徼,猿弓莫射渠。

心怀南向意,足有北来书。

翔集鸿毛迅,缄题鸟迹疏。

上言存魏阙,下说厌穹庐。

陇右平安远,云中探报虚。

不知子卿妇,锦字托谁欤。

(0)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公主嫁单于

莫爱于公主,情钟掌上珠。

是谁误天子,遣嫁与单于。

帝女生而贵,王姬礼亦殊。

竟令乘凤侣,远适牧羊奴。

不信和戎者,真能保塞无。

如何丈人行,金絮奉胡雏。

(0)

醴陵客店

县郭依稀隔渡头,解鞍来倚店家楼。

已攀桂树吟招隐,因看梅花赋远游。

市上俚音多楚语,桥边碧色是湘流。

直南乡国三千里,目送羁鸿起暮愁。

(0)

赠徐相师

许负遗书果是非,子凭何处说精微。

使君岂必如椰大,丞相元来要瓠肥。

袖阔日常笼短刺,肩寒春未换单衣。

半头布袋挑诗卷,也道游方卖术归。

(0)

雪观顾夫人哀诗二首·其一

贞烈过男子,当于简册求。

剪鬟众宾款,断臂六臣羞。

防墓铭旌远,泷冈宰树秋。

可怜彤管废,史笔未曾收。

(0)

梅雨隳城自用前韵

叠石黏灰事尚新,忽因沾渍减嶙峋。

晋阳昔仅存三板,瓠子今谁助束薪。

恃陋窃忧难禦寇,加工却恐倍劳民。

狂生亦岂前知者,曾是边城荷杵人。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