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之石,其居平也席,吾劳以息。
一窦之泉,其音清也弦,吾方在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一丘之木,其栖深也屋,吾容不辱。”这里的“一丘之木”指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它们的枝叶交织成一个天然的庇护所,这里的“栖深也屋”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隐蔽而安逸的居住环境。诗人自称“吾容不辱”,表明他在这样的自然之家中感到心满意足,毫无羞愧之情。
“一溪之石,其居平也席,吾劳以息。”这两句诗转向了河流中的平坦大石,这里的“一溪之石”是指那些被水流磨砺得光滑而适合休憩的大石。诗人将这些自然的“席”与自己的劳累相对应,表达了一种在大自然中找到休息和安宁的心境。
“一窦之泉,其音清也弦,吾方在悬。”这里的“一窦之泉”指的是山间清澈的泉水,它们的流淌声响如同琴瑟一般悦耳。诗人用“吾方在悬”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自然之美的沉醉和留恋。
最后两句“得乎人,得乎天,吾不知所以然而然。”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他似乎不再关注是不是符合人的规矩或天道的运行,只是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这种环境中的心灵宁静。
阁书入兵幕,束袖学戎装。
峡峭艬侵月,秋清猿嗛霜。
迂程看阵碛,到处宿诗堂。
若比仲宣乐,输君发未苍。
远山如簇,对楼前、浓抹淡妆新翠。
应是西湖湖上景,移过江南千里。
旧日春光,重归杨柳,苒苒黄金缕。
市声分付,画桥之外流水。
最好叠观泥金,危城带粉,文笔双峰倚。
烟寺晚钟渔浦笛,都入王维画里。
敧枕方床,凭阑往古,世界浮萍耳。
湖天风紧,白鸥欲下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