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榼(bǎi kē)的意思:形容文采或才华出众,无法计数。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与人(yú rén)的意思:与他人相处、交往。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次韵昌甫(其二)》。诗中运用了梅、酒、雪、笔、天地、人、山林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图景。
首句“梅可空百榼酒”,以梅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梅的喜爱之情。梅在冬季开放,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而“百榼酒”则暗示了诗人愿意以酒相配,与梅共赏冬日美景。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接着,“雪不待一笔诗”,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无需人为刻意修饰。雪花飘落,自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不需要诗人的笔触来增添色彩。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认为自然本身就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
“天地与人太好”,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万物和谐共处的感慨。他认为天地之间的一切都相互依存、相互和谐,这种和谐之美是人类与自然共同创造的。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山林有我亦奇”,则是诗人自我的一种表达。即使是在远离尘嚣的山林之中,只要有诗人的存在,这片山林也会变得特别而奇妙。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即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心灵的共鸣,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梅、雪、天地、人、山林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和谐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陈忠肃公殉宋而死元世祖义之命葬于西湖智果寺北满山皆生刺竹多有咏其事者予亦赋之
智果寺旁忠肃墓,满山刺竹生无数。
磨风砺雨坚相持,犹带战酣旧时怒。
岳坟见说遥相依,坟上有树皆南枝。
感应随人如影响,谁谓草木俱无知。
宋愤未消元运改,大明奉天君四海。
此竹开花复结实,勾引凤凰栖五彩。
叠前韵别诸文学
群贤依薄宦,共向山中居。
礼义作模范,文章特绪馀。
见我每直遂,劝我稍迂纡。
忠言犹在耳,病根未全除。
春风动行旌,相视各踌躇。
行远当自迩,处实其若虚。
先师有明训,安敢昧前书。
君看孔铸颜,颜学亦孔如。
庄生何荒唐,杏坛讥苇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