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充满了禅宗的智慧与深意。诗人省澄通过与国师的对话,探讨了言语与理解之间的微妙关系。
“仰山啮镞话”,这句话描绘了一种高远而难以触及的境界,仿佛是仰望高山,山中有人在谈论箭矢,这种情境既神秘又充满哲理。这里的“啮镞”可能象征着深入探讨或细致入微的思考,暗示了对话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拟议都难会”,接着指出即便是精心准备的假设和讨论,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髓。这反映了言语在传达深层意义时的局限性,以及理解的难度。
“指拟益后来”,这句话似乎在说,通过不断的指引和尝试,理解可能会在未来得到深化。它强调了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事物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深入。
“言损这边在”,最后这一句则提出,尽管言语可能会有所损失或不完全表达出全部意义,但正是这些限制促使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它强调了言语的有限性与内在的无限性之间的张力,以及在有限的言语中寻找无限真理的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言语与理解、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能性。它不仅展示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语言和哲学问题的独特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张南轩先生八首·其四
时平有剩贼,人夥无宽乡。
上下日逼趣,彫瘵谁得将。
纷纷几守宰,所较有短长。
专利计锱铢,治法出一方。
惟公作州牧,万物惊初阳。
仁心所发施,四达无门旁。
丁庸省严濑,盐筴宽南荒。
直惟此方人,岁时悲奉尝。
凡公不到处,今恨无甘棠。
挽沈漕宜之父主管
蝉蜕轩裳早,冰融义理深。
但知捐世累,谁复识公心。
宇宙终埋玉,哀荣有赐金。
遥怜九原上,烟雨暗寒林。
雷君自陕及门谒与书偕聊成短篇以答来贶
一官偶来泗,举动畏谤嘲。
万事不挂齿,终日口欲胶。
所学未信时,尤欲密敛包。
贤者或我顾,未免谈屡交。
雷侯将家子,而至自陕郊。
踵门贶予书,享馈烦弦匏。
始见气颇劲,既语理不殽。
爱子欲子荐,言毕徒啁啁。
托荫须高林,而乃依寸茅。
盍行游钜公,一言变鱼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