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属嵎夷境,偏居大海东。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并后(bìng hòu)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或情况同时发生或相互关联。
称雄(chēng xió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在一定领域内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力,能够战胜其他竞争者,稳坐霸主地位。
大海(dà hǎi)的意思:比喻广阔无边的海洋,也比喻广阔无边的事物或领域。
独称(dú chēng)的意思:独自一人称号。
海东(hǎi dō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远离正道,迷失方向。
居守(jū shǒu)的意思:指在固定的地方居住或守卫。
凭舟(píng zhōu)的意思:凭借船只。形容依靠工具或条件进行某种行动或活动。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吞并(tūn bìng)的意思:吞并指将一个事物或者国家完全吞噬、吞没或者并入自己的范围之内。
五洲(wǔ zhōu)的意思:五洲指的是世界上五大洲的总称,即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
- 鉴赏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日本在地理环境、军事战略以及国际地位上的特点。首句“古属嵎夷境,偏居大海东”点明了日本位于东亚边缘,靠近大海的位置,暗示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接着,“地无千里广,强冠五洲中”则对比了日本国土面积虽小,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实力却极为突出,显示了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环岛能居守,凭舟可外攻”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日本的地理优势和军事策略。日本四面环海,易于防守,同时借助海洋资源,能够进行有效的对外扩张。最后,“朝鲜吞并后,天下独称雄”总结了日本通过一系列行动,如对朝鲜的吞并,确立了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霸主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本地理环境、军事策略和国际地位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日本快速崛起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晚清至近现代初期,中国对于周边国家发展变化的关注与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