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深不见日,瀑近自生凉。
静里疑秋至,吟边喜昼长。
这首宋代诗人释文珦的《山中暑月》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中夏日景象。诗人将城市生活比喻为炽热的炉灶,而山水乡则显得清凉宜人。"松深不见日"写出了山林的深远和遮蔽,使得阳光难以穿透,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瀑近自生凉"进一步强调了水瀑带来的自然降温效果。
"静里疑秋至",在寂静的山中,诗人甚至误以为秋天已经来临,这体现了环境的宁静和季节交替的微妙感受。"吟边喜昼长"则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诗歌创作时,对夏日白天漫长时光的喜爱,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暇。
最后两句"蕉衣与纨扇,皆弃在空箱"暗示了城市的炎热使得人们不得不抛弃日常的防暑之物,而在山中,自然的凉意足以使人忘却这些。整首诗通过对比城市与山中的气候,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东门送远客,车马正纷纷。
旧识张京兆,新随刘领军。
行骢看暮雨,归雁踏青云。
一去丛台北,佳声几日闻。
一骑西南远,翩翩入剑门。
客衣筒布润,山舍荔枝繁。
古庙祠金马,春江带白鼋。
自应成旅逸,爱客有王孙。
风带巢熊拗树声,老僧相引入云行。
半坡新路畬才了,一谷寒烟烧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