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成父过宝应县韵》
《和成父过宝应县韵》全文
宋 / 袁说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趁得花封八月凉,相家有子绾铜章

习华指日神京路,此地方知宝应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gguòbǎoyìngxiànyùn
sòng / yuánshuōyǒu

chènhuāfēngyuèliángxiāngjiāyǒuwǎntóngzhāng

huázhǐshénjīngfāngzhībǎoyìngxiá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宝应(bǎo yìng)的意思:宝贵的应该珍惜和保护。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地方(dì fɑng)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地方儿)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你什么地方痛。(作宾语)
(2) (名)部分。这种做法对的地方不多。(作宾语)
[构成]
偏正式:地(方
[同义]
处所①

花封(huā fēng)的意思:指以花朵装饰的信封,比喻虚有其表、外表美观而实际内容空洞的东西。

神京(shén jīng)的意思:指京城,特指北京。

铜章(tóng zhāng)的意思:指官职的任命或授勋。

相家(xiāng jiā)的意思:指善于相面、占卜的人或家族。

指日(zhǐ rì)的意思:表示时间很短暂,即将到来的日子。

翻译
趁着八月的清凉时光,花儿盛开的季节
显赫家族出少年,佩戴着铜质官印
注释
趁:趁着。
花封:花开的美好时节。
八月凉:八月的凉爽天气。
相家:有权势或显赫的家庭。
有子:有子弟。
绾:佩戴。
铜章:铜质官印。
习华:学习中华文化的进程。
指日:不久的将来。
神京路:通往京城的道路。
此地:这里。
方:才。
知:知道。
宝应祥:预示着宝应的好运吉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作品《和成父过宝应县韵》。诗中,诗人描绘了八月时节,花事正盛,凉意宜人,他所提及的"相家有子绾铜章",暗示着当地显贵人家的孩子佩戴着铜质官印,显示出家族的荣耀。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认为这个孩子将在不久的将来踏上通往京城的仕途之路,预示着宝应县将因他的成就而增添吉祥之气。整体上,这首诗以季节景色为背景,寓含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地方未来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袁说友
朝代: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猜你喜欢

满江红.叔母生日刘左史光祖以余正月.十日所与为寿词韵见贻至是.始克再用韵谢之

彼美人兮,不肯为、时人妆束。

空自爱、北窗睡美,东邻醅熟。

不道有人成离索,直教无计分膏馥。

望鹤飞、不到暮云高,阑干曲。驹在谷,人金玉。

盘在陆,人宽轴。笑吾今何苦,耐司空辱。

应为嗷嗷乌反哺,真成落落蛇安足。

到梓州、旧事上心来,呼杯醁。

(0)

丙申携客自康王观东北行十里观谷帘泉·其一

正喜昔闻今见之,泉称第一更何疑。

此心好乐先为主,但见忠谋皆我欺。

(0)

官满寓济川馆得叶嘉仲和朱宰梅花诗次韵云作梅花诗当用欧公雪中酬唱今凡诗家常用字一切屏去乃佳朱令君仆未识面见足下道其语差强人意又与斯君德润善乃赓此诗以兴譬诸草木吾臭味也·其五

饥雀啄芳蕾,蠹苔侵碧枝。

是中浑不较,刻画未嫌时。

(0)

京口喜雨楼落成呈史固叔侍郎

京口画楼三百所,第一新楼名喜雨。

大鹏展翼到中天,化作檐楹不飞去。

一日登临天下奇,华灯照夜万琉璃。

上与星辰共罗列,下映十里莲花池。

泰山为曲海为酿,手挈五湖为瓮盎。

银糟香沸碧瑶春,歌舞当垆多丽人。

使君歌了人皆饮,更赏谷中花似锦。

五兵不用用酒兵,折冲樽俎边尘寝。

兹楼屹作东南美,孰识黄堂命名意。

特将此酒噀为霖,四海九州同一醉。

(0)

谢吴秘丞作石屏集后序

说破当年旧石屏,自惭无德又无能。

乡来江海疏狂客,今作山林老病僧。

高卧一楼成宇宙,冷看独影当宾朋。

恶诗有误公题品,不是夔州杜少陵。

(0)

阅世·其二

积镪多金生怨尤,一温饱外更何求。

自甘韬遁陶元亮,不爱赢馀马少游。

何取累累兼若若,终成莫莫与休休。

花前适意三杯酒,万事忘机对白鸥。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