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鸟 窠 和 尚 诗 唐 /白 居 易 空 门 有 路 不 知 处 ,头 白 齿 黄 犹 念 经 。何 年 饮 着 声 闻 酒 ,迄 至 如 今 醉 未 醒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空门(kōng mén)的意思:空门是指佛门的门户,也泛指佛教。
念经(niàn jīng)的意思:指持续地、反复地读经念佛,形容人一味地重复某种行为或言语。
迄至(qì zhì)的意思:
至,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安 和 已下,迄至 顺 桓 ,则有 班 傅 、三 崔 、 王 、 马 、 张 、 蔡 ,磊落鸿儒,才不时乏。” 唐 韩愈 《禘祫议》:“自 建中 之初,迄至今岁,屡经禘祫,未合适从。”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声闻(shēng wén)的意思:声音传闻到耳朵中,指消息传达出去。
至如(zhì rú)的意思:极其如同,如同极其
着声(zhe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传出时,人们周围的反应和态度。
- 注释
- 空门:佛教用语,指解脱烦恼的境界,这里指佛法。
有路不知处:有道路但不知道它通向哪里,比喻对佛法的理解迷茫。
头白齿黄:形容人年老,头发白了,牙齿黄了。
声闻酒:佛教用语,指对名声、赞誉的执着和追求。
迄至:到,直至。
如今:现在,目前。
醉未醒:比喻对世俗名利的沉迷状态,没有觉悟。
- 翻译
- 佛法之路明明存在,却不知通向何处,人老珠黄还在诵读经文。
不知在何时喝下了执着于名声的酒,直到现在仍沉迷其中,未曾清醒。
-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所作,名为《赠鸟窠和尚》。通过这四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这里,"空门"指的是寺庙的大门,这里是虚拟的表达,没有实际的路径可循,暗示了诗人对于佛法真谛的追求和迷茫。"头白齿黄"则描绘出诗人年迈体衰的景象,而"犹念经"则显示了诗人即便是到了老年,也依然坚持对佛教经典的诵读和思考。
"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诗人问自己是哪一年开始沉浸在佛法之中的,而现在依然如醉未醒一般,对佛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声闻酒"这里象征着佛法的智慧,通过饮用这种智慧的酒,诗人才能够达到心灵上的醉态。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以及对于时间无情流逝却无法把握真理的一种深沉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草堂成漫述
小园理榛秽,经始搆此堂。
幽深既临溪,轩敞复面阳。
土木乏巨丽,规制亦颇良。
八窗开虚明,炎暑生清凉。
庭前数松树,屋后千筼筜。
了无红尘侵,似觉白日长。
我性本旷寂,远谢名利缰。
况兹幽居成,自喜素心偿。
临风倚曲槛,待月移方床。
既以哦诗书,亦可款壶觞。
鲲鹏抟扶摇,蜩鸴抢榆枋。
为适各不同,吾兹感蒙庄。
又次李佥事素韵
省灾行近郊,探幽指层麓。
回飙振玄冈,颓阳薄西陆。
茎田收积雨,禾稼泛平菉。
取径历村墟,停车问耕牧。
清溪厉月行,暝洞披云宿。
淅米石涧溜,斧薪涧底木。
田翁来聚观,中宵尚驰逐。
将迎愧深情,疮痍惭抚掬。
幽枕静无寐,风泉朗鸣玉。
虽缪真诀传,颇苦尘缘熟。
终当遁名山,练药洗凡骨。
缄辞谢亲交,流光易超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