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舟 中 夜 闻 读 书 宋 /李 时 可 临 谿 一 舍 竹 疏 疏 ,舟 过 时 闻 夜 读 书 。姓 字 是 谁 何 必 问 ,定 应 不 是 俗 人 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过时(guò shí)的意思:指某个事物、观念或技术已经不再适用或不再流行。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疏疏(shū shū)的意思:稀疏、不密集;不紧密、不严密。
谁何(shuí hé)的意思:指不管谁,不管何人。表示不问对方是谁,不管是谁都一样。
俗人(sú rén)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的人,没有见识和修养的人。
姓字(xìng zì)的意思:姓氏、名字。
一舍(yī shè)的意思:放弃、舍弃
- 翻译
- 靠近溪边的一座小屋,竹林稀疏,夜晚时分能听到读书声传来。
不必询问姓名,那读书的人肯定不是世俗之人。
- 注释
- 临溪:靠近溪边。
一舍:一座小屋。
竹疏疏:竹林稀疏。
舟过:船经过。
时闻:不时听到。
夜读书:夜晚在读书。
姓字是谁:是谁的名字。
何必问:不必问。
定应:肯定。
不是:不是。
俗人居:世俗之人居住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诗人在船中行进,夜深人静之际,却意外地听到岸边有人读书的声音。溪水两旁,竹林疏疏,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尊重与向往。
“姓字是谁何必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声主之身份的好奇,但更多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不去过分追究具体姓名,而是欣赏那份超脱世俗的气质。最后,“定应不是俗人居”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暗示着诗人认为读书声主必非凡人,这种境界和修养在当时社会中是比较罕见的。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夜晚读书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一种对于学问修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用前韵答龄叟见寄
草堂存老我,茅屋著而翁。
门户两家异,溪山一趣同。
夜炉榾柮火,春阁杏花风。
何惜盟吟社,浮尘付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