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夜 行 口 占 宋 /胡 仲 弓 夜 程 多 晦 昧 ,举 步 要 分 明 。肯 以 中 途 废 ,须 寻 直 道 行 。心 灯 长 不 烬 ,眼 镜 自 然 清 。白 昼 昏 迷 者 ,荆 榛 满 路 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昼(bái zhòu)的意思:白天、日间
道行(dào héng)的意思:指修行道德的水平和程度,也可指某人的学识、经验和技能。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晦昧(huì mèi)的意思:
(1).昏暗,阴暗。 南朝 梁 吴均 《送柳吴兴竹亭集》诗:“躑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宋 梅尧臣 《日蚀》诗:“不觉有物来晦昧,团团一片如顽铜。”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七洲洋中怪异》:“一夜阴云晦昧,星月无光。”
(2).犹愚昧。《尹文子》佚文:“专用聪明,则功不成;专用晦昧,则事必悖。”《北齐书·文襄帝纪》:“彼当嗤僕之过迷,此亦笑君晦昧。”
(3).隐晦不明;模糊不清。 宋 张炎 《词源·清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涩晦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岁久,壁上霉迹隐隐成峰峦起伏之形……庙祝棋道士病其晦昧,使画工以墨钩勒,遂似削圆方竹。”昏迷(hūn mí)的意思:指人因疾病、外伤或其他原因而失去知觉,不能清醒。
荆榛(jīng zhēn)的意思:指荒芜荆棘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困难险阻的环境或情况。
举步(jǔ bù)的意思:举步意指迈步行走,也表示行动或前进。
心灯(xīn dēng)的意思:指内心的希望、信念或坚定的决心。
眼镜(yǎn jìng)的意思:眼镜是指用于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光学器具。在成语中,眼镜常常被用来比喻能够辨别真相、洞察事物本质的眼睛。
直道(zhí dào)的意思:直接的道路或方法,指直接、径直、不拐弯抹角的行动方式。
中途(zhōng tú)的意思:指在进行某种活动或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未完成或未达到最终目标。
昼昏(zhòu hūn)的意思:白天和黑夜难以区分,昼夜颠倒。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 翻译
- 夜晚的行程多昏暗不明,每一步都要走得清晰。
如果愿意在半路上放弃,必须寻找正直的道路前进。
心中的明灯永不熄灭,眼睛自然会变得清澈。
对于白天还浑浑噩噩的人,前方的道路就像荆棘丛生。
- 注释
- 夜程:夜晚的行程。
晦昧:昏暗不明。
举步:每一步。
分明:清晰。
肯:愿意。
中途:半路。
废:放弃。
直道:正直的道路。
心灯:心中的明灯。
长不烬:永不熄灭。
眼镜:眼睛。
自然清:自然会变得清澈。
白昼:白天。
昏迷:浑浑噩噩。
荆榛:荆棘。
满路生:像荆棘丛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夜行口占》,通过描绘夜晚行程中的困难与选择,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的深刻见解。首句“夜程多晦昧”形象地写出夜晚行路时的昏暗不明,暗示了人生的迷茫阶段。接着,“举步要分明”告诫人们在困境中每一步都要谨慎,不能轻易放弃。
“肯以中途废,须寻直道行”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和选择的重要性,即不要因为困难就半途而废,而应该寻找正直的道路前进。这里的“直道”象征着道德准则或正确的价值观。“心灯长不烬”比喻内心的信念和智慧之光永不熄灭,只有保持清醒的心智,才能看清前方。
最后一句“白昼昏迷者,荆榛满路生”以生动的意象警示那些在白天(生活中看似明亮的时候)也迷失方向的人,他们的道路上将充满荆棘和困难。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鼓励人们在黑暗中坚定前行,保持清醒,选择正确的道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 用前韵再赋
肘后俄生柳。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
谩赢得、伤今感旧。
投阁先生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後。
持此语,问乌有。
青山幸自重重秀。
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
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
把万事、无言搔首。
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
宁作我,一杯酒。
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