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池头(chí tóu)的意思:池塘的边缘,比喻事物的起点或开端。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凡艳(fán yàn)的意思:指所有美丽的女子。
凤池(fèng chí)的意思:指人才辈出,杰出人物聚集之处。
佳趣(jiā qù)的意思:指美好而有趣的事物或经历。
九重(jiǔ zhòng)的意思:形容层次或境界非常高。
前筹(qián chóu)的意思:准备工作或筹备工作。
清禁(qīng jìn)的意思:清除禁令,解除禁止
卿云(qīng yún)的意思:指亲近的朋友或亲人。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网罗(wǎng luó)的意思:指广泛搜集、聚集、收集。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五色(wǔ sè)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多样,闪烁夺目。
细流(xì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细小,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缓慢或进展不顺利。
向日(xiàng rì)的意思:指向着太阳的方向,比喻积极向上、向着光明的方向努力。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应求(yìng qiú)的意思:满足别人的要求或需求。
载笔(zǎi bǐ)的意思:用笔写字或画画。
- 鉴赏
这首诗《四月二十三日保和殿策试》由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对保和殿策试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独特见解与感慨。
首联“英雄难尽网罗收,聊藉文章作应求”,开篇即以“网罗”比喻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指出英雄才士难以尽数被网罗,只能通过文章来寻求展示才华的机会。这里既表达了对人才选拔机制的无奈,也暗含了对文人通过文章展现自我价值的肯定。
颔联“五色卿云谁载笔,九重清禁孰前筹”,运用“五色卿云”象征朝廷的祥瑞与尊贵,“九重清禁”则指皇宫深邃,暗示策试的庄重与权威。此联提出疑问,谁能为这盛大的仪式撰写记录?谁又能在此前筹划一切?表达了对策试过程的敬畏与对策划者的敬意。
颈联“花因向日无凡艳,水到朝宗少细流”,以自然景象为喻,将策试比作向日之花,虽无平凡之艳丽,却因追求光明而独具魅力;将考生比作朝宗之水,虽少细微之流,却汇聚成江海,最终达到目标。这里赞美了策试中考生的专注与执着,以及他们追求卓越的决心。
尾联“亦识山林佳趣永,春风曷似凤池头”,转而表达对山林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科举制度中官场生活的反思。春风虽美,但不如山林中的宁静与自由。这里既有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官场生活的一种隐晦批评,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清代科举制度的盛况,还蕴含了诗人对人才选拔、个人价值、自然与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俞太古尝叩阍上书有名天下予甚敬之相会于姑苏将归洞庭赋诗以壮其行
人树俱不堪,岁月驹隙过。
老怀泪如洗,欲唱谁当和。
洛阳今少年,弊事劳力破。
精神经百鍊,锋锐坚不挫。
陶名滋惟旧,攲席快一坐。
气焰九霄虹,磊落万玉货。
平生床上下,楼辄让子卧。
诸公吮疽尔,不去良可唾。
洞庭清风熟,肄业情勿惰。
有诗寄来者,工拙吾能课。
望京谣
双銮北狩淹归毂,寂寞梁园春草绿。
犹传故老守孤城,官军不到黄河曲。
连云楼橹已灰烬,更倚窗扉防箭镞。
招兵太半出群盗,绣䘿蒙衣屡翻覆。
前宗后社力诛锄,白刃如霜挂人肉。
州桥灯火夜无光,夹道狐狸昼相逐。
往时汴泗绝行舟,市粜十千尘满斛。
衣冠避胡多在南,胡马却食江南粟。
谋臣武士力俱困,海角飘摇转黄屋。
盘庚五迁方择利,昆阳一战何当卜。
宁闻犬豕乱中华,汉祚承天终必复。
夕烽明处望千门,孤臣祇欲吞声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