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其六》全文
- 翻译
- 曾经在潇湘之地遇见了水仙,她来时如明月,离去如轻烟。
在深深的森林中,听到山鬼的笑声,其他地方只有竹林,看不见天空。
- 注释
- 曾:曾经。
潇湘:古代地名,今湖南潇湘一带。
水仙:传说中的仙女或指美丽的女子。
倏:忽然。
如月:比喻女子的美丽明亮。
去如烟:形容女子离开时的轻盈和飘忽。
深林:茂密的森林。
一笑:一声笑。
山鬼:传说中的山中精灵,也指神秘的声音或自然之声。
幽篁:幽深的竹林。
不见天:看不见天空,形容竹林茂密。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莘的《秋怀》之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深切情感与独特思想。诗中“曾向潇湘遇水仙”两句,运用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常见意象——潇湘,即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水之间的地方,而水仙则是传说中居住在水边或水里的仙灵。这不仅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也隐喻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向往或自诩。"遇"字表明这是一次偶然的遭遇,增添了一份意外和珍贵。
接着“倏来如月去如烟”则通过对比月亮与烟雾的形象,传达了水仙出现与消失的迅速无常。月亮代表着清澈、明净,而烟雾则是飘渺不定,这两者的比较强化了水仙境界难以把握和易逝的特性。
下片“深林一笑闻山鬼”中的“深林一笑”,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仿佛在深邃幽静的森林中,作者不仅遇到了自然的神秘力量,更可能是与某种超自然存在有所交流。"山鬼"则是一种传说中的山林精灵,它们通常被描绘为具有特殊能力的生物。在这里,“闻”字暗示了作者对这些隐秘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最后“余处幽篁不见天”进一步描写了深邃森林的环境,"幽篁"形容景色之幽深,如同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而“不见天”则强调了这种自然环境的封闭与隔绝,它既可以理解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也可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超自然力量的暗示,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情感深度和审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