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孙廷宪训导之夏邑》
《送孙廷宪训导之夏邑》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好在孙明复,皋比夏邑临。

春归孟潴野,云散山阴

梁宋诗书古,江淮控带今。

睢阳双庙在,为我追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归(chūn guī)的意思:春天回来了。

皋比(gāo bǐ)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之间相差悬殊。

好在(hǎo zài)的意思:幸亏;庆幸;值得庆幸的是。

江淮(jiāng huái)的意思:指江河的宽广和淮河的浅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宽广和短小。

控带(kòng dài)的意思:控制局势或局面的发展,掌握主动权

孟潴(mèng zhū)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气质等方面的美好,也可用来形容地方的美丽。

山阴(shān yīn)的意思:山的背阴面,指被遮蔽或被忽视的地方。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双庙(shuāng miào)的意思:指双方互相供奉的庙宇,比喻互相勾结、互相串通。

为我(wèi wǒ)的意思:为了我

云散(yún sàn)的意思:指云彩散开,天空放晴。也比喻事情的困难或疑虑消散,问题解决。

追寻(zhuī xún)的意思:努力寻找、追求。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送孙廷宪训导之夏邑》。诗中描绘了对友人孙廷宪即将前往夏邑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夏邑这一地方历史文化的感慨。

首句“好在孙明复,皋比夏邑临”,以“好在”二字开篇,表达了对友人的亲切与祝福,同时点出友人将要前往的地方——夏邑。接着“皋比”二字,借用了古代学士坐席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在夏邑的场景,充满了文雅与庄重的气息。

“春归孟潴野,云散砀山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寓情于景,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示着友人旅程的开始,如同春天的到来,充满生机与希望。

“梁宋诗书古,江淮控带今。”这两句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赞美夏邑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它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这里既提到了古代的梁宋地区,又提到了现代的江淮地带,体现了对夏邑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肯定。

最后,“睢阳双庙在,为我一追寻。”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期待,希望友人能探访睢阳的双庙,不仅是为了完成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寄托与慰藉。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的祝愿,也蕴含了诗人对夏邑文化的深深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通过对夏邑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对这片土地深厚人文底蕴的赞美与向往。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寄题隐泉新院

相闻结社锦江涯,七字长成自建牙。

款段远绳新息武,芭经重起隐泉家。

敲推静倚三珠树,鼓吹遥闻两部蛙。

稍待瘦权筋力健,与君吟到日西斜。

(0)

赠林山人

每因梅鹤忆林逋,道骨仙风世不如。

石室启将丘索秘,金针传得越裳车。

青山到处开生面,黄石何年授异书。

炼就丹砂成九转,不如陵谷有乘除。

(0)

丹霞十二咏·其二锦水滩声

山光历历水涓涓,十里滩声绕法船。

碧石无心成背触,清溪何事独潺湲。

涨添宿雨迷孤屿,响驾长风下百川。

却笑沧浪老渔父,急流收钓竟忘筌。

(0)

曹溪谒祖

却缘松竹引清风,路入曹源识祖翁。

衣钵有山皆拱北,袈裟无水不流东。

镜台影露云千叠,碓觜花开桂一丛。

莫与溪声斗长舌,知音人在月华中。

(0)

晓过英州

寒生襆被雪初晴,一路吟诗过古城。

隔水看白空有影,殊方闻鸟不知名。

品茶泉向船头汲,选石云从袖里生。

胜事渐多心渐远,不妨随地一迂程。

(0)

过浈阳峡

轻舟冲破一江风,路转浈阳去不穷。

南陆渐低云影外,西峰半落水声中。

松高恰好宜幽独,壁立何曾碍太空。

识得真山真面目,品题泉石入诗筒。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