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怜青女老,忍冷撒琼尘。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初头(chū tóu)的意思:
(1).当初。 宋 杨万里 《白头吟》:“怨杀 相如 偿底事,初头苦信一张琴。”《朱子语类》卷二一:“丧,初头只是戚;礼,初头只是俭。”
(2).指月分或年分的初始。《水浒传》第十五回:“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却是五月初头。” 杨朔 《海天苍苍》:“我清清楚楚,记得是一九四七年初头。”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忽地(hū di)的意思:突然地,快速地
青女(qīng nǚ)的意思: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身外(shēn wài)的意思:指超越个人私利,超脱尘世纷扰,追求高尚境界。
四分(sì fēn)的意思:指平分、均分。
细论(xì lùn)的意思:详细讨论或分析。
饮酒(yǐn jiǔ)的意思:指喝酒,可以泛指饮酒的行为。
子细(zǐ xì)的意思:细节、琐碎的事情
- 注释
- 饮酒:指饮酒。
无奇诀: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或秘诀。
斟三四分:适量地倒酒。
初头:开始。
浅:酒味淡。
忽地:突然。
馀春:春天剩余的气息。
身外:指自身之外的事情。
灯前:在灯下。
子细论:仔细讨论。
青女:古代神话中的霜神,此处代指冬雪。
老:衰老。
忍冷:忍受寒冷。
撒琼尘:撒下如玉的雪花,形容雪。
- 翻译
- 饮酒没有特别的秘诀,只需酌上三四分。
开始时只觉得酒不够深,忽然间却感受到余下的春天气息。
身外的世界有多少纷扰,都在灯下慢慢细谈。
特别怜惜那青女已老,她忍着寒冷撒下如玉的雪花。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夜晚饮酒,抒发感慨的诗句。诗人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身外之事,但随着酒意渐浓,却又不禁细思人生百态。
"饮酒无奇诀,且斟三四分"表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在夜里喝了三四分的酒。这里的“三四分”指的是喝了一半到一多半的量,但并不意味着他醉酒,而是达到一种微醺的状态。
"初头只嫌浅,忽地有馀春"则写出了诗人最初感觉酒意不够深,觉得不足以让自己忘却烦恼,但随后便觉察到酒力上涌,有如同春日温暖的感觉,这里的“馀春”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微醺中似乎回到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状态。
"身外多少事,灯前子细论"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对着灯光,开始细数那些不属于个人控制之事。这里的“身外之事”泛指一切社会、自然界以及不可控的事务,而“灯前子细论”则是对这些事情进行思考和审视。
"绝怜青女老,忍冷撒琼尘"中,“青女”通常指的是仙女,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那远离尘世、不为红尘所染的仙女之美好的怀念与向往,同时也感慨于她虽然高洁,但终将随时间流逝而显得冷漠无情。"撒琼尘"则是指仙女降临人间,带来尘世之外的清新气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夜饮和对身外事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流逝以及美好事物无常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石鼓次柯德初韵
簿书尘涴人,高士莫肯顾。
我穷敢言高,糊口随所遇。
一遭猿鹤嗔,讵能虫鱼注。
读礼尺不盈,披易体忘互。
案惟朱墨尘,吏执符移付。
催科本虽拙,勉强亦备数。
有时迅檄来,又办走长路。
名山谩在眼,俗驾不容驻。
兹游岂无意,发兴亦已屡。
心知江山奇,远目当与寓。
冠裳裹病躯,汲汲忘旦暮。
今日复何日,从君举幽步。
柳深尚藏乌,水浅可立鹭。
离离网举鱼,隐隐舟横渡。
登临得胜地,一览万景聚。
况远城市喧,无复尘埃污。
六籍烂星罗,百氏纷云布。
窗虚明照人,几净寒生雾。
仰止夫子堂,敬诵昌黎句。
文章何足言,道义有真趣。
由来重儒学,所贵通世务。
恨我拙且迂,浪奉先生屦。
明朝九衢尘,回道迹已故。
重来定何时,诗就发如素。
《游石鼓次柯德初韵》【宋·程洵】簿书尘涴人,高士莫肯顾。我穷敢言高,糊口随所遇。一遭猿鹤嗔,讵能虫鱼注。读礼尺不盈,披易体忘互。案惟朱墨尘,吏执符移付。催科本虽拙,勉强亦备数。有时迅檄来,又办走长路。名山谩在眼,俗驾不容驻。兹游岂无意,发兴亦已屡。心知江山奇,远目当与寓。冠裳裹病躯,汲汲忘旦暮。今日复何日,从君举幽步。柳深尚藏乌,水浅可立鹭。离离网举鱼,隐隐舟横渡。登临得胜地,一览万景聚。况远城市喧,无复尘埃污。六籍烂星罗,百氏纷云布。窗虚明照人,几净寒生雾。仰止夫子堂,敬诵昌黎句。文章何足言,道义有真趣。由来重儒学,所贵通世务。恨我拙且迂,浪奉先生屦。明朝九衢尘,回道迹已故。重来定何时,诗就发如素。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1767c71e3070e4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