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辨诈》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上盲目追求恩惠、不辨真假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首句“远俗无知祗慕恩”,描绘了偏远地区的人们因知识匮乏而盲目崇拜恩赐的情景。这里的“恩”既可指实际的物质恩惠,也可泛指任何形式的恩赐或荣誉。诗人以“远俗”开篇,点明了对象的地域特征和认知局限,暗示了这种盲目崇拜的普遍性。
次句“凿山踰岭献麒麟”,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为了获取恩赐而不惜跋山涉水、付出巨大努力的场景。其中,“凿山踰岭”展现了行动的艰难,“献麒麟”则象征着对恩赐的渴望与奉献。这一句不仅强调了人们追求恩赐的决心和毅力,也暗含了对这种行为背后动机的质疑。
后两句“诸儒不用区区辨,多少难明伪似真”,直接揭示了问题的核心。诗人认为,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人,都不应仅仅因为表面的恩赐而盲目追随,而应该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这里,“诸儒”代表了知识阶层,他们本应有能力分辨是非,但诗人指出,即使在他们之中,也存在着难以分辨真假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和价值判断的模糊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以及对个体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的呼唤。它提醒人们,在追求任何事物时,不应仅凭表面现象或他人赞誉,而应深入思考其本质与价值,以避免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骢马行
个马双睛湛秋水,狮子精神骊龙耳。
神奇传自渥洼来,万里奔云贡天子。
圉人控出御河堤,诏归豸史随驱驰。
九衢駊騀拥尘雾,雕鞍玉辔增光辉。
双旌引出经都市,贵戚豪门总趋避。
石崇金谷尽搜残,杨氏冰山都踏碎。
昨日天书下乌府,乘骢远入函关路。
华岳三峰亦动摇,皇天一德劳敷布。
咫尺天颜地有馀,冰清玉洁真璠玙。
一天明月照旌节,万里春风随简书。
喜是青年致身早,台端风裁惟君好。
长安门外雨初晴,送君又上长安道。
极目神京气郁葱,风生马首摇玲珑。
人间神骏恐难絷,还入天闲仗马中。
公在蜀中尝赋水调歌头一篇其辞曰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西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泣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閒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梦中对菊坡论举此词故中联及之
宋史记中堪列传,菊坡门下岂无人。
弹文惊世频登阁,散发从师懒著巾。
岭海一星元属李,古今全笔总归陈。
山斋梦破今何在,夜半歌声彻四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