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回初向月,篙滑始沾霜。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裴 节 推 归 京 宋 /梅 尧 臣 远 水 未 生 冻 ,轻 舟 归 大 梁 。岸 回 初 向 月 ,篙 滑 始 沾 霜 。清 世 岂 淹 俊 ,上 公 存 荐 章 。行 应 重 对 策 ,莫 愧 汉 贤 良 。
- 翻译
- 远方的水面还未结冰,我乘着小船返回故乡大梁。
船行至岸边,月亮刚刚升起,竹篙因霜滑变得湿滑。
在清明的时代,不应埋没才俊,高官们应推荐有才之人。
你的行为应重视对策,不要辜负了汉代贤良的期望。
- 注释
- 远水:远方的水面。
未生冻:还未结冰。
轻舟:小船。
归:返回。
大梁:故乡。
岸回:船行至岸边。
初向月:刚刚升起月亮。
篙滑:竹篙湿滑。
始沾霜:开始沾染霜气。
清世:清明的时代。
淹俊:埋没才俊。
上公:高官。
存荐章:应推荐有才之人。
行应:行为应。
重对策:重视对策。
莫愧:不要辜负。
汉贤良:汉代贤良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裴节推归京》,表达了对友人裴节推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其才华的赞赏和期待。首联“远水未生冻,轻舟归大梁”描绘了冬季江面虽然寒冷,但裴节推乘坐的轻舟依然启程,暗示行程的轻快与决心。次联“岸回初向月,篙滑始沾霜”进一步渲染环境,以月色和霜华烘托出夜航的孤寂与艰辛。
诗人接着表达对裴节推的期许:“清世岂淹俊,上公存荐章”,在清明的时代不应埋没才俊,希望裴节推能得到公正的推荐。尾联“行应重对策,莫愧汉贤良”鼓励裴节推在归京后,面对朝廷的选拔考试要全力以赴,展现出汉代贤良之士的风范,不负众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送别的依依不舍,又有对人才的期待和激励,体现了梅尧臣作为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栋梁的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再用韵酬朱行甫
梦中翠凤飞来双,驾言后土逊名邦。
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
粹容喜动日月角,揖我入对玲珑窗。
为言琼花返蓬阆,下界久矣无根桩。
乃今存者赝本耳,补亡以绐青油幢。
人间识真盖亦寡,载酒嘉宾宁论缸。
黄冠诞谲谨勿信,传讹听舛其言哤。
为花作辨谁氏子,谬妄补入黄钟腔。
耳庸目陋惑世俗,其罪不能三赦憃。
朱云之孙亦奇士,文有气骨丰而厖。
谓琼赤玉匪为白,不比俗论纷茸尨。
诗筒往来捷于响,夜发严鼓声逢逢。
咨尔岳为谢此老,壮哉寸管飞涛江。
田制
井田变阡陌,万世以罪秦。
商君信苛刻,不过民自民。
汉名反秦火,当与三代邻。
今年田欲方,明年田欲均。
宁知古井田,不为赋税湮。
百亩官所予,无甚富与贫。
所为经界者,要使风俗淳。
岂为横江网,竭不遗一鳞。
乃知三代时,官与民为春。
秦民自生生,官不与笑颦。
孰云汉田制,顾不如秦仁。
秦姑寘勿问,汉已掎摭狺。
谁其起邹叟,重与毕战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