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至》
《长至》全文
明 / 孙继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六管灰动,新阳到玉除

履祥元老献,云物史臣书。

气应和风转,衣添弱线初。

自怜留滞者,犹复待吹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吹嘘(chuī xū)的意思: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者成就,吹捧自己。

和风(hé fēng)的意思:指温和、和善的风格或氛围。

灰动(huī dòng)的意思:指心神不安,焦虑不安。

留滞(liú zhì)的意思:停滞不前,无法前进或发展。

六管(liù guǎn)的意思:形容心思多、手段高明、能力出众的人。

气应(qì yìng)的意思:在某种情况下,气氛或环境的变化会引发相应的反应。

史臣(shǐ chén)的意思:指历史上有才能有功绩的臣子。

葭灰(jiā huī)的意思:指葭草和灰烬,比喻贫穷、落魄。

应和(yìng hè)的意思:指对别人的言辞、行动做出回应,以示应对或配合。

玉除(yù chú)的意思:除去瑕疵,使之完美无缺。

元老(yuán lǎo)的意思:指年纪很大、经验丰富的人,也泛指在某个领域或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并有较高威望的人。

云物(yún wù)的意思:指云彩和物体,用来形容云朵中的各种形状和物体。

自怜(zì lián)的意思:自己可怜,对自己感到怜悯或同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日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对自然变化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首联“六管葭灰动,新阳到玉除”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六管,古代计时器,这里象征时间的流转;葭灰,芦苇的灰烬,古人用来预测节气。这两句写出了冬至日到来时,时间的更替与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新阳(即冬至后的太阳)开始照耀大地,预示着新的生机即将萌发。

颔联“履祥元老献,云物史臣书”则转向了人事层面,赞美了那些在冬至日献上吉祥之物的元老们,以及记录下这一时刻的史官。这里的“履祥”可能指的是元老们所献上的吉祥之物,而“云物史臣书”则暗示了历史的记载与传承,强调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

颈联“气应和风转,衣添弱线初”进一步描绘了冬至之后的气候转变与人们的生活状态。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和风轻拂,人们开始增添衣物,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循环,也是生活节奏的调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尾联“自怜留滞者,犹复待吹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或他人在冬至后仍需等待春暖花开的感慨。留滞者可能是指那些在寒冷季节中难以得到温暖的人,或是指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暂时停留、等待时机的人。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至日景象与人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命循环与未来希望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孙继皋
朝代:明

(1550—1610)常州府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万历二年进士第一。除修撰。官至吏部侍郎,摄铨事,论救诸谴谪官,无所避讳。神宗嫡母陈太后梓宫发引,帝称疾不送,遣官代行,继皋上疏极谏,忤旨。及三殿失火,大臣请去者,皆慰留,独继皋致仕去,卒赠礼部尚书。有《宗伯集》、《柏潭集》。
猜你喜欢

王局治

座隅依约有馀香,威表如存动悚惶。

荀石并抽擎夭阏,金泉一带自汪洋。

因谈妙有开迷径,真指无何入故乡。

季世孰能稽万一,日随诸境愈忙忙。

(0)

十月朔日过江亭·其二

薙草郊原明逻骑,殷城车马接孤村。

洒然自取今朝乐,更就田间野叟言。

(0)

李仁甫用东坡寄王定国韵赋新罗参见贻亦复继作

三韩接蓬莱,祥云护山顶。

涵濡雨露春,吞纳日月景。

美荫背幽壑,灵根发奇颖。

艰难航瀚海,包裹走湖岭。

仙翁阅世故,未肯遽生瘿。

相期汗漫游,岁晚共驰骋。

愿持紫团珍,往扣黄庭境。

想翁面敷腴,玉色带金井。

芸芸纳归根,湛此方寸静。

清规照浊俗,不惑类杨秉。

悬知药笼中,此物配丹鼎。

从今谈天舌,不用更浇茗。

(0)

过马当山

千秋马当庙,千寻狮子矶。

寒风起崖腹,惨澹含阴威。

孤帆驾巨浪,瞬息洲渚非。

忠信傥可仗,神理兹不违。

(0)

和宇文正甫探梅

天与孤清迥莫邻,祇应空谷伴幽人。

千林扫迹愁无那,一点横梢眼便亲。

顾影莫惊身易老,哦诗尚觉句能新。

几多生意冰霜里,说与夭桃自在春。

(0)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八北山

南山烟雨霏,北山风露多。

衣沾非所惜,屦湿知如何。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