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其七》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吴当所作的《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其七)》中的片段。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对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崇尚。"知崇效天"意味着智慧崇高,应当效仿天空的广大无垠和深远,象征着追求高远的境界和智慧的卓越。"礼卑法地"则是说礼仪行为应谦逊如地,遵循自然法则,强调谦虚和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成性之存,内外交致"这部分表达了人的内在本性和外在行为应该和谐统一,即人的道德修养和个人行为应该符合其本质,内外兼修,达到内外一致的境地。整体来看,这四句诗寓含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和道家的自然哲学,展现出诗人对理想人格和人与天地关系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陈少阳同戴国衡王虞章游天清寺菊坡不蒙践约次韵少阳
太丘道广固难周,自有良朋结胜游。
莫使弹琴防性气,只堪寻竹占清幽。
三篇解索诗偿债,一醉那无酒唤愁。
贫甚渊明在环堵,忍教空负菊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