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运既艰难,德符方合漠。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哀(āi āi)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样子。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毕竟(bì jìng)的意思:表示最终、归根结底的意思,用来引出一个结论或总结。
浮薄(fú bó)的意思:形容人轻浮、浅薄、不深沉。
艰难(jiān nán)的意思:形容事情困难,不容易完成。
教化(jiào huà)的意思: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人改正错误,提高品德和修养。
君臣(jūn chén)的意思: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与臣子应该互相尊重、忠诚。
礼法(lǐ fǎ)的意思:礼貌和法律规定
灵橐(líng tuó)的意思:形容才思敏捷、反应迅速。
名位(míng wèi)的意思:名位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拥有的地位和声望。
平乐(píng lè)的意思:平静愉快的心情或生活状态。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声明(shēng míng)的意思:正式宣布或公开表明某种立场、观点或意图。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相救(xiāng jiù)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救助
箫韶(xiāo sháo)的意思:形容音乐优美动听。
销铄(xiāo shuò)的意思:销毁、熔化
虚旷(xū kuàng)的意思:指空荡无物,没有实质内容的状态。
以此(yǐ cǐ)的意思:以此意为根据这个,以这个为依据。
有知(yǒu zhī)的意思:有知表示有知识、有见识、有智慧。
糟粕(zāo pò)的意思:指坏的东西或事物的残留部分,也指不好的东西。
- 注释
- 箫韶:笙箫音乐。
太平:安宁和谐。
虚作:空有其名。
千古:千百年。
知:知晓。
幸如昨:如同昨日。
嗣教化:继承教化。
浮薄:轻浮浅薄。
深遇:深厚理解。
灵橐:神秘力量。
力运:力量运用。
德符:美德契合。
漠:深远。
名位:名利地位。
虚旷:空缺。
销铄:消磨。
贞浓:纯正道德。
糟粕:无价值的事物。
哀哀:可悲。
元鲁山:鲁山的教训。
度:领悟。
- 翻译
- 笙箫奏出太平的乐章,鲁山的名声并非空穴来风。
千百年后若有人知晓,百年光阴仿佛昨日重现。
谁能继承并发扬教化,用它荡涤世间的轻浮浅薄。
君臣之间贵在深厚的理解,天地间似乎蕴藏着神秘的力量。
力量的运用本就艰难,美德的契合才显得深远。
如果名利地位空缺,声誉自然会消磨殆尽。
尽管礼法可以相互补救,但纯正的道德更易被糟粕淹没。
可悲啊,鲁山的教训,究竟谁能真正领悟并度过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吊元鲁山(其七)》。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古代圣君与忠臣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现实中的失望。
首句“箫韶太平乐,鲁山不虚作。”中,“箫韶”指的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一种乐器,而“太平乐”则是形容盛世之音。鲁山在这里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境界,诗人通过这种设定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接着的“千古若有知,百年幸如昨。”则透露出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长河中瞬间幸福的珍视。这里的“千古”与“百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短暂人生的无常感。
在“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这两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谁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代圣贤的教诲,用以净化世间的浮华与浅薄。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是对自己时代的反省。
“君臣贵深遇,天地有灵橐。”这两句强调了君臣之间理想状态下的深厚关系,以及宇宙万物都蕴含着神秘力量。这里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寄托了对于和谐秩序的向往。
“力运既艰难,德符方合漠。”则是在说,即便是伟大的行动也充满艰辛,而品德与天命之间的契合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去实现的过程。
在“名位苟虚旷,声明自销铄。”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功名和地位不切实际的态度,以及对于光鲜外表下隐藏的真实性的洞察。
“礼法虽相救,贞浓易糟粕。”则是在说,即便是礼仪与法律这些社会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相补充,但过于复杂严苛的道德标准往往难以坚持,最终可能沦为空谈。
最后,“哀哀元鲁山,毕竟谁能度。”则是诗人对于理想之山——鲁山的悲叹,以及对能够真正理解并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的怀疑。这里的“毕竟”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困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美好政治形态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于能够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的人才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登黄龙洞作
出郭若不早,到山日已昏。
阪从灯下陟,草自雾中扪。
未历诸山胜,先寻古洞源。
敢誇济胜健,还藉土人援。
径窄时分队,山欹欲悸魂。
登登路逾窅,望望岭加尊。
遇石频思憩,穿岩或借蹲。
风来时作阵,瀑响听如奔。
俗骨何当换,幽怀暂许论。
一身怜秽浊,双足想腾骞。
稍过流杯石,知为天洞门。
荒祠无卧具,聊共枕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