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邦达山水八帧·其三》全文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含哲思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枯棘与疏篁”开篇,选取了自然界中最为朴素的元素——枯萎的荆棘和稀疏的竹子,置于文石之旁,营造出一种简朴而又深邃的氛围。通过“萧然”一词,生动地刻画了这些自然景物在环境中的孤寂与清冷。
接下来,“比圣合夷惠,论体追倪黄”两句,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古代圣贤、艺术大师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人格的向往。这里,“圣”指圣人,“夷惠”是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而“倪黄”则是元代画家倪瓒和明代画家黄公望的并称,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尚的人格为后世所推崇。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最后,“我欲步其侧,涤虑餐烟光”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他渴望接近这宁静的自然,通过洗涤心灵,汲取其中的清光。这里的“步其侧”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净化与提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充满了浓厚的哲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