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舶飞帆至,才樯海屿高。
胡桃时甫馈,此物兆胡逃。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林熙春在丁未年七夕之际,面对雨中收到郑德进馈赠的胡桃这一场景,联想到夷舶(外国船只)乘风出洋的事件,以及古代关于胡桃预示异动的说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与感慨。
首句“夷舶飞帆至”,生动描绘了外国船只迅速驶来的景象,暗示着外来事物或势力的突然到来。接着“才樯海屿高”一句,通过对比船只的高耸与海屿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船只的壮观与速度。
“使君方借箸,诸将正挥旄”两句,运用了“借箸”和“挥旄”的典故,分别指代政治决策和军事指挥,形象地展现了当时官员们正在积极应对局势的情景。
“忽报天风逐,幸纾民力劳”则表达了对天时变化的敏感与庆幸,暗示了借助自然之力解决问题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对减轻民众负担的关怀。
最后,“胡桃时甫馈,此物兆胡逃”两句,巧妙地将胡桃与胡人的逃离联系起来,既是对古代传说的引用,也是对当前局势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局势变化的期待与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活动与自然现象,通过象征与联想,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与情感寄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的一面。
昨夕斜阳照墟落,今晨细雨暗檐楹。
田夫荷笠趋田去,织妇连机竞织声。
畏馁但忧瓶粟罄,怕寒聊倚鬓丝明。
古来名士多如此,底事于予亦么生。
我本江湖一钓竿,直钩不幸得鱼难。
虽然尚有扁舟念,一到君斋作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