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经 火 山 唐 /岑 参 火 山 今 始 见 ,突 兀 蒲 昌 东 。赤 焰 烧 虏 云 ,炎 氛 蒸 塞 空 。不 知 阴 阳 炭 ,何 独 然 此 中 。我 来 严 冬 时 ,山 下 多 炎 风 。人 马 尽 汗 流 ,孰 知 造 化 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冬时(dōng shí)的意思:指寒冷的冬季
独然(dú rán)的意思:独自、孤单地
何独(hé dú)的意思: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化功(huà gōng)的意思:通过修炼或者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强大或者更有能力。
火山(huǒ shān)的意思:形容愤怒或激动得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人马(rén mǎ)的意思:指人和马,形容人的行动迅速敏捷。
孰知(shú zhī)的意思:谁知道
突兀(tū wù)的意思:形容突然出现或独立于周围环境之外,显得突出而不协调。
炎风(yán fēng)的意思:炎热的风。
炎氛(yán fēn)的意思:指热烈的气氛或浓厚的情绪。
严冬(yán dōng)的意思:指寒冷的冬季,形容气候非常严寒。
阴阳(yīn yáng)的意思:阴阳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阴指阴暗、负面、 passivity;阳指明亮、积极、活动。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世界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则。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 注释
- 火山:指火焰山,因地质活动而形成的独特地貌。
突兀:形容山势高耸、突然耸起的样子。
蒲昌:古地名,位于现今中国新疆地区。
赤焰:红色的火焰,形容火山喷发的景象。
虏云:古代诗人用来代指外族的云气,这里可能借指火山烟云。
炎氛:炽热的气氛或烟气。
塞空:边塞的天空,此指火山附近的天空被热气笼罩。
阴阳炭:比喻自然界中能产生巨大能量的元素,这里特指火山下的地热能源。
然此中:在这里燃烧。
严冬:非常寒冷的冬天。
炎风:热风,与严冬形成对比,强调火山地区的特殊气候。
人马:指行人和马匹,泛指所有生物。
汗流:出汗,表明环境炎热。
孰知:谁知道,表示对接下来所述内容的疑问或惊叹。
造化功:大自然的奇妙作用或创造力。
- 翻译
- 今日才得见火山真容,它矗立在蒲昌之东如此突兀。
红色的火焰焚烧着敌人的云雾,炽热的气息蒸腾在边塞的天空。
不明白那掌管阴阳的火炭,为何唯独在这里燃烧不息。
我于严寒的冬季到访,山脚下却热风阵阵。
人与马都汗水淋漓,谁能知晓大自然这神奇的力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火山景象,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奇观的震撼与思考。开篇“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两句,设定了场景,火山的出现是如此突然和壮观,以至于在蒲昌之东显得异常突出。紧接着,“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生动地描述了火山喷发的情景,火焰与烟雾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燃烧的天际图。
“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两句通过反问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困惑和好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理论是解释宇宙万物的一种方式,而火山喷发似乎打破了这种平衡,为何在这片土地上独有如此景象,是诗人无法解答的问题。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转换了情境,由于季节的对比,更突出了火山的热力。尽管是严寒的冬日,但在火山之下,却有炎热的风吹拂,这种反常的气候增添了一份神秘。
最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面对如此壮观而又可能带来危险的火山,即使是人和马,也无法不被这热力所征服,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造化之功力的赞叹与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