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任改头兼换面,何悲。不染伊时不管伊。
春去又秋兮。莫遣空逾十二时。
不管(bù guǎn)的意思:表示不论什么情况或条件,都不在意或不顾及。
尘事(chén shì)的意思:指琐碎的事务或世俗的事物。
二时(èr shí)的意思:表示时机、时刻。
妙旨(miào zhǐ)的意思:指言辞或计策非常巧妙,富有智慧。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无奈(wú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的心情或境地。
系羁(xì jī)的意思: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彼此相互依赖。
修为(xiū wéi)的意思:修为是指人在学习、修炼过程中所积累的修养和境界。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十二时(shí èr shí)的意思: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泛指整个过程、全部事物。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继先的作品,名为《南乡子·其一》。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无奈这群迷”,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追逐声色而不知自反的无奈之情。这里的“迷”字,用得甚是精妙,既指代世人,也暗示了一种精神状态,即被物欲所蒙蔽,不明事理。
“味色声中若系羁”,则是一种比喻手法,将世人的感官享受比作囚徒的枷锁。诗人通过这种强烈的形象表达,揭示了物质享乐对人心灵的束缚。
“尽任改头兼换面,何悲”,这一句流露出一种宿命论的哲学思考。诗人似乎在说,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内心的悲哀总是难以消弭。这一句也可解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不染伊时不管伊”,此处“伊”字用得含糊其辞,可以理解为诗人自指,也可以理解为指代某种境遇或物象。整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不受外界干扰的态度。
“春去又秋兮”,则是对时光易逝的一种感叹。“莫遣空逾十二时”中,“空逾”二字用得好,既指时间的流逝,也有虚度年华之意。诗人在这里呼吁珍惜光阴,不要让时间白白地溜走。
最后两句“好把自然真妙旨,修为。尘事萦仍道甚希”,则是诗人的自我修养之法。他主张顺应自然,不去强求什么,而是致力于内心的修炼,使自己达到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这“尘事”二字,包含了世间种种繁琐复杂的事物,诗人对此持有一种淡然视之的心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以及他追求内心自由与精神独立的一种生活哲学。
芦沟之桥走百货,柴车阻塞断人过。
前车脱轭扶牛立,后车挨帮骑马坐。
须臾十车五车横,千车百车不肯行。
日中相望愁日暮,九衢遥瞩走峥嵘。
豪贵驰来鞭挞厉,回辕让路开复闭。
念子气骄衣裳单,天寒露宿真拙计。
都城百雉开九门,九门亦复如云屯。
侯家应有车千辆,牛马风尘日月昏。
忆昔子针来奔晋,华轩炙毂夹道进。
观者惊愕未敢言,雷轰电掣公卿震。
富贵事君莫等伦,不见诗咏车辚辚。
寄言行役冠裳客,好避驱车独力人。
秀才任天下,仁者体万物。
物逸而我劳,分内不遑惜。
昔日侍讲筵,天子重经术。
今日守封疆,帝心特简出。
江南风甚嚣,江南民甚绌。
维风道先倡,爱民蠹先黜。
吾性秉真刚,无欲谁能屈,但得百姓欢,安问权要怫。
余也愧衰残,十弊口难述。
临歧赠一言,怀抱慎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