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成佛(chéng fó)的意思:指修行者通过修炼,最终达到成为佛陀的境地。
佛性(fó xìng)的意思:佛性是指人们内在的慈悲、智慧和平静的本性,也是追求解脱和觉悟的精神境界。
归向(guī xiàng)的意思:指回归、归宿、回到本来的位置或状态。
来成(lái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逐渐成熟或达到预期的状态。
求取(qiú qǔ)的意思:努力追求、寻求或取得某种目标或利益。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阻障(zǔ zhàng)的意思:阻碍、障碍
- 鉴赏
这首诗《临行颂三首(其三)》由唐代的利踪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佛教哲理。诗中以“佛性本来无阻障”开篇,强调了佛性的普遍性和内在性,即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佛性,这种佛性并非受到任何外在障碍的限制。接着,“众生不识难归向”指出众生由于未能认识到自身内在的佛性,因而难以找到回归的道路或方向。
“若见如来成佛时”这一句转折,似乎是在暗示一个重要的启示时刻,即当一个人能够理解并见到佛陀成就佛果的过程和状态时,这将是一个关键的觉醒时刻。最后,“莫向世间求取相”则告诫人们,不应在外在世界中寻找佛性的体现,而应深入内心,认识到佛性是内在的、永恒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众生与佛性的关系,以及对如何认识和实现佛性的指导,体现了佛教中关于自我觉悟和内在修行的重要思想。它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内心探索,以实现真正的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一
久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
僧绍小隐处,高节古今羡。
拔地百卅丈,峣峰凌碧汉。
众山皆在下,如翁视童丱。
画石及落星,历历皆可按。
图经昔膻芗,久矣繫清恋。
兹来缘省方,乘暇游禅院。
苏民廑解泽,对佛愧止观。
咨尔肆觐牧,峻宇何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