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行颂三首·其三》
《临行颂三首·其三》全文
唐 / 利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漾]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成佛(chéng fó)的意思:指修行者通过修炼,最终达到成为佛陀的境地。

佛性(fó xìng)的意思:佛性是指人们内在的慈悲、智慧和平静的本性,也是追求解脱和觉悟的精神境界。

归向(guī xiàng)的意思:指回归、归宿、回到本来的位置或状态。

来成(lái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逐渐成熟或达到预期的状态。

求取(qiú qǔ)的意思:努力追求、寻求或取得某种目标或利益。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阻障(zǔ zhàng)的意思:阻碍、障碍

鉴赏

这首诗《临行颂三首(其三)》由唐代的利踪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佛教哲理。诗中以“佛性本来无阻障”开篇,强调了佛性的普遍性和内在性,即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佛性,这种佛性并非受到任何外在障碍的限制。接着,“众生不识难归向”指出众生由于未能认识到自身内在的佛性,因而难以找到回归的道路或方向。

“若见如来成佛时”这一句转折,似乎是在暗示一个重要的启示时刻,即当一个人能够理解并见到佛陀成就佛果的过程和状态时,这将是一个关键的觉醒时刻。最后,“莫向世间求取相”则告诫人们,不应在外在世界中寻找佛性的体现,而应深入内心,认识到佛性是内在的、永恒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众生与佛性的关系,以及对如何认识和实现佛性的指导,体现了佛教中关于自我觉悟和内在修行的重要思想。它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内心探索,以实现真正的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

作者介绍

利踪
朝代:唐

猜你喜欢

新春万寿山即景·其四

高下移栽五鬣松,郁葱佳气助山容。

岩枫涧柳迟颜色,祗觉森森翠益浓。

(0)

千尺雪题句

湣湣淑淑复湝湝,远带云林近绕阶。

松竹有声三友别,陶匏不奏八音谐。

秋风秋月常如是,江北江南底各侪。

小异支硎千尺者,襄阳抱宿托高怀。

(0)

植秀轩

伏中移竹罢,雨后到轩初。

清听入窗牖,疏观映砌除。

宁惟将俗远,兼可学心虚。

设以菁莪拟,育才亦起予。

(0)

木根如意·其一

生意青山昔,枯禅白足家。

天然爱幽素,俗制谢雕华。

器拟辞林竹,形如出水花。

时晴复时雨,所愿更何加。

(0)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一

久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

僧绍小隐处,高节古今羡。

拔地百卅丈,峣峰凌碧汉。

众山皆在下,如翁视童丱。

画石及落星,历历皆可按。

图经昔膻芗,久矣繫清恋。

兹来缘省方,乘暇游禅院。

苏民廑解泽,对佛愧止观。

咨尔肆觐牧,峻宇何须办。

(0)

杂咏吴下故迹十二首·其二鸡坡墟

卧薪尝胆秘深谋,请籴聊为重礼求。

岂意狐卑雉偏傲,斗鸡方复事豪游。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