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水(bì shuǐ)的意思:指清澈透明的水,也用于形容美丽的水景。
伯劳(bó láo)的意思:指人做事不计较辛苦和报酬,默默无闻地为他人付出。
不奈(bù nài)的意思:无法忍受或无法承受的困境或痛苦。
春寒(chūn hán)的意思:春天的寒冷
匆匆(cōng cōng)的意思:匆忙、急忙。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归期(guī qī)的意思:指返回的时间或期限。
海棠(hǎi táng)的意思:指美丽而短暂的事物或景象。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阑干(lán gān)的意思:指没有任何收入或财物,一无所有的状态。
离鸿(lí hóng)的意思:指离别之情或分离的痛苦。
落梅(luò méi)的意思:指梅花凋谢,比喻美女的容颜逝去或壮丽景色的消失。
罗衣(luó yī)的意思:指人们穿着华丽、光鲜的衣服。
年时(nián shí)的意思:指特定的年份或时期。
屏山(píng shān)的意思:指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景象。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晚春(wǎn chūn)的意思:指春季即将结束,接近夏季的时候。
未定(wèi dìng)的意思:尚未确定或决定的状态
无聊(wú liáo)的意思:指事物乏味、无趣,缺乏刺激或兴趣。
相应(xiāng yìng)的意思:相符合;相符合的
相近(xiāng jìn)的意思:指非常接近,相似。
向晚(xiàng wǎn)的意思:傍晚时分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依旧(yī jiù)的意思:依然如故,没有改变
因循(yīn xún)的意思:指按照旧习惯或固定模式行事,不求创新或改进。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自流(zì liú)的意思:自然流动,自然而然地流出来。
- 鉴赏
这首清代左锡璇的《烛影摇红》描绘了春天傍晚的微凉景象和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向晚春寒,罗衣不奈东风冷",通过"春寒"和"东风",展现了春天的料峭与词人对温暖的渴望。"屏山寂寂带斜阳,但见鸦成阵",以寂静的环境和归巢的乌鸦,渲染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
"槛外落梅如粉",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梅花飘落的场景,暗示时光流逝。"又匆匆、清明相近",点出清明将至,引发对故人的思念。"桃花依旧,碧水自流,海棠未醒",借景抒情,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进入夜晚,"酒宿灯昏,无聊怕到黄昏静",词人借酒浇愁,却更觉孤独。"月明倚遍曲阑干,少个年时影",回忆起往昔与旧友共度的美好时光,如今形单影只,倍感凄凉。"柳外离鸿相应",以雁南飞象征离别与漂泊,"怅因循、归期未定",流露出对归乡无期的无奈。
最后,"伯劳东去,归燕西飞,此情谁省",以鸟儿的迁徙寓言人生的离散,无人能理解词人深深的哀愁。整首词情感深沉,借景抒怀,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楚十少府
微风吹霜气,寒影明前除。
落日未能别,萧萧林木虚。
愁烟闭千里,仙尉其何如。
因送别鹤操,赠之双鲤鱼。
鲤鱼在金盘,别鹤哀有馀。
心事则如此,请君开素书。
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壶清酒就倡家。
小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唐·崔颢】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壶清酒就倡家。小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3167c674801d650429.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