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音尽河内,魏画自黎阳。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冯 温 往 河 外 唐 /薛 能 琴 剑 事 行 装 ,河 关 出 北 方 。秦 音 尽 河 内 ,魏 画 自 黎 阳 。野 日 村 苗 熟 ,秋 霜 馆 叶 黄 。风 沙 问 船 处 ,应 得 立 清 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方(běi fāng)的意思:指北方的地区或方位。
村苗(cūn miáo)的意思:指在农村中长大的人,形容其天真纯朴、淳朴无邪的性格。
风沙(fēng shā)的意思: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
河内(hé nèi)的意思:指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形势已经非常严重或无法解决。
河关(hé guān)的意思:指关卡的位置在河流两岸,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秋霜(qiū shuāng)的意思:指秋天的霜冻,比喻残酷的斗争或严酷的考验。
事行(shì xíng)的意思:指事情的进展和发展情况。
行装(xíng zhuāng)的意思:指行李、行囊等随身携带的物品。
应得(yīng de)的意思:指根据事实、道理或法律应当得到的报酬、待遇或惩罚。
- 翻译
- 带着琴剑和行装,我离开河关向北行。
秦地的音乐在河内回响,魏地的绘画出自黎阳。
田野里的太阳照耀着成熟的庄稼,秋霜染黄了馆阁的叶子。
在风沙中寻找船只停泊的地方,应该就在清澈的漳水边。
- 注释
- 琴剑:泛指文人雅士的随身物品,象征着诗人的身份和情怀。
河关:古代的边关要塞,可能指的是黄河沿岸的关隘。
秦音:指秦地的音乐风格,代表了地域文化特色。
黎阳: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北部,与魏画相对,暗示诗人行程路线。
野日:野外的太阳,描绘出乡村景象。
船处:指河流或湖泊边的停船点。
清漳:漳河,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此处形容漳河水清澈。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能的《送冯温往河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的意境雄浑,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
"琴剑事行装,河关出北方。" 开篇两句,既点明了送别的对象是喜爱音乐和武术的朋友,又设定了送别的地点是在河关北上的广阔背景中进行。琴与剑不仅是生活的装饰,也寄寓着主人对友人才艺与勇气的赞赏。
"秦音尽河内,魏画自黎阳。" 这两句诗将视角转向更宽广的地理范围,"秦音"和"魏画"都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它们分别指代了秦地的音乐和魏国的绘画艺术。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也映射出友人将要踏上的广阔旅程。
"野日村苗熟,秋霜馆叶黄。"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一幅农村秋收图景,"野日村苗熟"表明了季节的成熟与丰饶,而"秋霜馆叶黄"则是对时间流逝与自然界的变迁做出的写照。这里的"馆"可能指的是诗人或友人的居所,它被秋霜染黄,显得格外凄凉。
最后两句"风沙问船处,应得立清漳。" 中的"风沙问船处"让读者感受到送别时刻的动荡心情和对远行朋友安全的关切,而"应得立清漳"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祝愿,希望他能在未来的旅途中保持一份清醒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历史文化的巧妙融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其未来之路的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提举陈工部
溪风拂拂卷征衣,溪上攀辕恨马迟。
蝗不入闽今已矣,碑无留岘古求之。
泉知送客声犹咽,烛昧留人泪谩垂。
愿速长沙还贾谊,为公江上斩鲸鲵。
百舌
流莺一去无消息,燕怯春寒归未得。
绿窗清昼静无人,似把衷情诉知识。
上苑东风二月春,淡黄杨柳初成阴。
解将一片无情舌,学尽百般能语禽。
红英紫萼纷如雪,万姹千娇总饶舌。
莫嫌花外太啁啾,默默难酬好时节。
须臾绿暗红亦稀,伯劳杜宇鹰鹯飞。
更兼猎弋恣罗网,卷舌不语全毛衣。
堪嗟国士徒切直,不似幽禽明语默。
何如钳口归山林,莫问燕南并越北。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