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山》
《送僧归山》全文
唐 / 刘言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ēngguīshān
táng / liúyánshǐ

chǔfānhuāsòngyíngrénláiwǎngzhīqíng

xínghánshānxuějìnglínglíngjīnshē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楚俗(chǔ sú)的意思:楚地的风俗习惯。指楚国的风俗习惯,也泛指楚地的风俗习惯。

独自(dú zì)的意思:单独、孤独地。

翻花(fān huā)的意思:形容人的手法或技艺灵活熟练,变化多端。

寒山(hán shān)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山岭,也比喻人生险阻、困苦的境地。

金锡(jīn xī)的意思:指人的才能和品德优秀,堪称珍宝。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泠泠(líng líng)的意思:形容风声、水声等清脆悦耳。

密人(mì rén)的意思:指亲密的朋友或知己。

山寺(shān sì)的意思:山寺是指位于山中的寺庙,也可以用来比喻僻静、幽深的地方。

送迎(sòng yíng)的意思:送行和迎接。

夜行(yè xíng)的意思:在夜晚进行行动。

知情(zhī qíng)的意思:了解情况,知道内情

寒山寺(hán shān sì)的意思:指遥远、偏僻的地方,也常用来形容人远离尘嚣、清静深邃的心境。

注释
楚俗:楚地的习俗。
翻花:用花朵装饰。
自送迎:自行迎接和送别。
密人:陌生人。
岂知情:却无人知晓。
夜行:夜晚行走。
寒山寺:寒冷的山寺。
雪径:积雪的小路。
泠泠:形容声音清冷。
金锡声:金属锡器的声音。
翻译
楚地的风俗是妇女们用花朵装饰来迎接和送别,而陌生人来往却无人知晓。
夜晚,独自走在寒冷的山寺中,踏着积雪的小路,只听见金属锡器清冷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僧人归山的画面。开篇“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两句,通过楚地民众在春日相互赠送鲜花以示欢迎与送别的情景,暗寓了人们对于离别之情感的不解和无奈。这里的“楚俗”特指南方楚地的风俗,而“翻花”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表达离别相送的手法。

接着,“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两句,则转入僧人的心境。诗中描绘出一位僧人在夜晚独立一人前往寒冷的山寺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也反映了僧人内心的清净与孤独。而“雪径泠泠金锡声”更是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肃穆的氛围。这里的“泠泠”形容雪地上的脚步声,而“金锡声”则可能指的是寺庙中钟声在雪夜里的回响,既有物象描写之美,又蕴含了对佛法清净、超世脱俗之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送别与离别的情感,以及僧人归山所体现出的宁静与超脱,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和宗教情怀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刘言史

刘言史
朝代:唐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猜你喜欢

浴罢

浴罢披襟竹影斜,客中残暑散空花。

人行窗外云无脚,月起林间灯映纱。

举酒闻钟知近寺,谈诗食李却忘家。

明朝又浴还来此,何必开樽只煮茶。

(0)

临安久雨

初夏连朝雨,土人云入梅。

但闻檐溜密,不见晓光开。

衣润疑沾汗,阶空任长苔。

地车无住著,只拟上层台。

(0)

和王应夫见贻二首·其一

不见应夫久,永怀清晤同。

名高湖海内,诗在笑谈中。

光泛崇兰露,香传碧桂风。

只应家学著,更看庙堂功。

(0)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十五

寂历秋风晚,闲庭落叶深。

天高晴日澹,山净暮烟沉。

疾病无时已,年华有底侵。

两行南去雁,一片北归心。

(0)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八十五

寂历斜阳岸,高低犹涨痕。

轻舟随浪稳,远水带烟昏。

野色几番换,乔林何处村。

情怀了无事,安得易销魂。

(0)

题扇二十四首·其十四

弄袖和风拂拂轻,众香迎面酒微醒。

凉寻小径通幽处,花压栏干竹一亭。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