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险架长澜,斜梁控夕峦。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秦 原 道 中 唐 /欧 阳 衮 分 险 架 长 澜 ,斜 梁 控 夕 峦 。宿 云 依 岭 断 ,初 月 入 江 寒 。缁 化 秦 裘 敝 ,尘 惊 汉 策 残 。无 言 倦 行 旅 ,遥 路 属 时 难 。
- 翻译
- 在艰险的山路上搭建起长桥,横梁连接着夕阳下的山峦。
夜宿的云彩依附在山岭间断开,初升的月亮带来江面的寒冷。
黑色的僧衣磨损如同秦朝的旧裘,尘土翻动显示出汉代策书的残破。
无言的旅人感到疲倦,遥远的道路在时局艰难中显得更加漫长。
- 注释
- 分险:艰险的。
架:搭建。
长澜:长桥。
斜梁:横梁。
夕峦:夕阳下的山峦。
宿云:夜宿的云彩。
依岭断:依附在山岭间断开。
初月:初升的月亮。
江寒:江面的寒冷。
缁化:磨损。
秦裘:秦朝的旧裘。
敝:破旧。
尘惊:尘土翻动。
汉策残:汉代策书的残破。
倦行旅:疲倦的旅人。
遥路:遥远的道路。
属时难:在时局艰难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行者在崎岖山路上行进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之感。
“分险架长澜,斜梁控夕峦”两句,勾勒出一幅雄伟险峻的山水画面。山路蜿蜒曲折,与奔腾不息的河流相呼应,山梁则如同巨手一般,挡住了夕阳的余晖。
“宿云依岭断,初月入江寒”中,“宿云”指的是停留在山岭间的云雾,它们仿佛被山峰切割开来。此时夜幕初降,新升起的明月刚好洒落到江面上,水波荡漾间透露出一丝凉意。
“缁化秦裘敝,尘惊汉策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秦朝的遗迹(裘敝)似乎还在风中摇曳,而汉代的车辙(汉策)却被岁月侵蚀得只剩下断痕。这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消长,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
“无言倦行旅,遥路属时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段旅途中,他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有疲惫不堪的身心和对前方漫长道路的忧虑,这些都是时间留给个体的沉重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历史沧桑与个人旅途艰难并存的情怀。诗人以深邃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宏大又孤寂的世界之中。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作古木图题寄刘廷信都宪十韵
郁郁中山木,生来夐绝伦。
栽培元得地,挺拔易逢春。
秀美藏中盛,英华发外新。
苦心终自保,直节待时伸。
独立冰霜后,清当雨露辰。
乔然超桧柏,俯若庇荆榛。
荐庙升华栋,为舟绝要津。
用因材大晚,事类梦求亲。
霁月岩廊表,春潮野渡滨。
甘棠不重见,凄断旧游人。
柳塘为吴江题
东风吹林杨柳长,依依袅袅迷横塘。
密叶藏春莺语早,飞花扑地燕衔忙。
塘中水添时雨足,飏绿浮青近华屋。
屋底閒人醉出游,桂棹兰桡泛深曲。
坐听林外桔槔声,行近渔舟和濯缨。
青藜杖缓檐阴合,白苧衣凉潭气清。
荒闻境物堪长保,鸿雪鸦烟情未了。
不及西湖十里香,犹胜芜城两堤草。
王孟端竹
九龙山人王孟端,风流博雅人称难。
漫胸锦绣消不得,化作万个青琅玕。
中山兔老鲛绡白,马肝香透金壶汁。
风回赤壁浪痕平,云黯苍梧雨声急。
铁钩锁金错刀邯,郸学步真儿曹大。
河一决泻千里崩,崖触处生惊涛世。
人岂识,真和假,白雪词高和应寡。
坡仙儋耳未还家,落日临风思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