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薳春江用老杜韵》
《和子薳春江用老杜韵》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欲去未成去,朔风鸣怒涛。

片帆外举,列岫雾中高。

竹屋沾被纸窗寒透袍。

遥应望归艇,向夕走儿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鸣怒(míng nù)的意思:形容声音如雷霆般响亮,愤怒到极点。

怒涛(nù tāo)的意思:形容猛烈汹涌、势不可挡的波涛,比喻声势浩大、威力强大的力量。

片帆(piàn fān)的意思:指帆船在风力的推动下,向前行驶。

朔风(shuò fēng)的意思:指北方的寒冷风。也比喻刚劲有力的风。

外举(wài jǔ)的意思:指在外面举荐或推荐某人。

向夕(xiàng xī)的意思:指在傍晚时分或日落之前。

遥应(yáo yìng)的意思:远距离的回应或相互呼应

沾被(zhān bèi)的意思:形容亲近或依附于权贵,以获得利益。

纸窗(zhǐ chuāng)的意思:指纸做的窗户,比喻虚有其表,不真实或脆弱的东西。

竹屋(zhú wū)的意思:竹屋是指用竹子搭建的房屋,比喻简陋、贫穷的住所。

注释
欲去:想要离去。
未成去:还未真正离开。
朔风:北方的寒风。
怒涛:汹涌的波涛。
片帆:孤零零的一片帆。
洲外:江洲之外。
列岫:排列的山峰。
竹屋:用竹子建造的房屋。
纸窗:用纸糊的窗户。
寒透:寒冷穿透。
归艇:归来的舟船。
儿曹:孩子们。
翻译
想要离开却还未离开,北风吹过海面掀起怒涛。
一片孤帆在远处扬起,连绵的山峦在雾中显得更高。
竹屋被雨水打湿了床铺,纸糊的窗户让寒气直透衣袍。
远远地期待着归来的舟船,傍晚时分孩子们也在焦急等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开篇“欲去未成去”,表现了诗人想要离开却又无法离去的矛盾心情。紧接着,“朔风鸣怒涛”则是用强烈的自然景象来形容内心的激荡和不安。朔风,即边塞之风,常用以比喻边疆的荒凉与战争的氛围,这里借以形容诗人内心的动荡。

“片帆洲外举,列岫雾中高”这一联则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象。片帆指的是远方的小船帆,洲外是河流中的小岛,列岫即一排排的山峰,而这些山峰又被薄雾笼罩。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心中对于远离家乡、漂泊他方的孤独与寂寞。

“竹屋雨沾被,纸窗寒透袍”则是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竹屋指的是用竹子建造的小屋,而雨水渗入了被褥,纸窗亦因寒冷而变得透明。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诗人生活中的贫困。

最后,“遥应望归艇,向夕走儿曹”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家的渴望。遥应是远处的回响,望归艇则是希望回到家乡的小船,而“向夕走儿曹”则是说诗人在傍晚时分急匆匆地赶路,儿曹可能是一个地名,这里用以强调归家的迫切。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上丁守

闽岭天南表,清源第一州。

朝廷推重镇,师帅得贤侯。

(0)

弄珠解佩风流古,缓带轻裘道味闲。

(0)

寄鲜于子骏西台

僚友难逢不世贤,洛台经岁共清閒。

蒹葭岂合依良玉,培塿何能望泰山。

直道难堪从俗尚,清新原足重人间。

期君致主登廊庙,茅屋荒田我自还。

(0)

送贾春卿宰尉氏

相君勋业冠朝端,爱子犹居字俗官。

道德相传家有法,功名善继古为难。

清平足使群情化,谈笑能令万室安。

千里远途今日见,愿当仁政勿盘桓。

(0)

和阎灏中秋赏月四首·其三

万里边城月,清辉彻北庭。

沙侔霜霰白,圃失蕙兰青。

影乱林筛玉,光长隙透星。

南飞有归雁,羡尔故先听。

(0)

题招提院静照堂

藻户面通漕,飞甍出重城。

堂成未遑息,复作千里行。

尘埃袖短褐,蒙暑踏寒冰。

其求异求食,志欲诗编盈。

宁辞阍吏慢,聊为一堂荣。

都城竞名利,日出车马声。

谁云方外士,奔走亦有营。

惟静制众动,自照中乃明。

胡为挠山水,风急帆更轻。

岁阑去勿缓,恐负新堂名。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