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宣 妙 寺 偶 成 宋 /卫 宗 武 翠 玉 光 中 藤 拄 杖 ,绿 去 丛 里 竹 提 舆 。幽 寻 是 处 堪 盘 泊 ,绝 胜 当 年 五 马 车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点(bàn diǎn)的意思:一点也不;一点点也没有
碧岑(bì cén)的意思:形容山色清新明丽。
窗洞(chuāng dòng)的意思:窗户的洞口
洞达(dòng dá)的意思:指思想、见解等敏锐而深刻,能够透彻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风传(fēng chuán)的意思:指消息传得很快,迅速传开。
高眠(gāo mián)的意思:形容睡眠质量好,睡得很香。
孤寺(gū sì)的意思:孤立的寺庙,形容地处偏僻、荒凉的地方。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今夕(jīn xī)的意思:今天晚上
犁锄(lí chú)的意思:指耕犁和锄头,比喻辛勤耕耘、努力工作。
良觌(liáng dí)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交流,相互启发、学习,使彼此受益。
梅月(méi yuè)的意思:指冬季的时候,梅花盛开,月色明亮。形容寒冷的冬夜中,梅花的清香和明亮的月光给人带来温暖和安慰。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僧门(sēng mén)的意思:僧门指佛教中的僧侣集体,也泛指寺庙及其周围的地区。在成语中,僧门常用来比喻某一特定群体或团体。
萧然(xiāo rán)的意思:形容冷清、寂寞无人的样子。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 注释
- 孤寺:孤独的寺庙。
萧然:寂静无人。
碧岑:青翠的山峰。
尘无半点:没有一点尘世纷扰。
僧门:僧人的住所。
风传:风吹过。
钟鼓万家县:钟鼓声传遍万家。
犁锄:农具。
十里村:十里的村庄。
一榻高眠:躺在高高的床榻上。
慨今夕:感慨今夜。
八窗洞达:八面窗户开阔通透。
纳乾坤:包容天地。
梅月:梅花和月亮。
孤良觌:孤独而美好的相遇。
雨打:雨点打在。
寒林:寒冷的树林。
晚复昏:夜晚又转为黄昏。
- 翻译
- 孤零零的寺庙坐落在碧绿的山峰旁,尘世的喧嚣丝毫未侵入僧人的世界。
清风传送着寺庙钟鼓的声音,响彻了周围千家万户,环绕的山峦下是耕作的十里村庄。
在这张高榻上,我感叹今夜的宁静,八扇窗户敞开着,接纳天地万物。
这次行程中,只有梅花和月亮陪伴,夜晚的冷雨打在寒冷的树林,天色渐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寺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僧侣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孤寺萧然寄碧岑"一句,以“孤寺”为起点,设定了一种远离尘世、隐逸于深山之中的意境。“碧岑”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暗示了寺庙所处环境的清幽与神秘。
"尘无半点到僧门"进一步强调了寺院的洁净和宁静,连尘埃都不曾侵扰,这种境界让人不禁联想到了僧侣们远离红尘、专注修行的情景。
接下来的"风传钟鼓万家县,山绕犁锄十里村"则是对寺院周遭环境的描写。风中传来的钟声和鼓声,是连接寺庙与外界生活的一种象征,而“山绕犁锄十里村”则展现了寺院所在之地的自然景观,山环村寨,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的感觉。
"一榻高眠慨今夕,八窗洞达纳乾坤"这两句诗,则是对僧侣生活状态的一种写实。一个简单的床榻,却能让人享受高远的睡眠;八个窗户都能通风透光,让室内外界相连,纳入了广袤的天地之气。
最后两句"此行梅月孤良觌,雨打寒林晚复昏"则是对寺院中特定时刻和景象的描绘。“梅月”、“孤良觌”都是对清冷美好的写照,而“雨打寒林晚复昏”则增加了一种凄凉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幻莫测。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