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吼堂长老夜讲般若·其七》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背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运水担柴之事,引出对般若智慧的深刻理解。"运水及担柴,无处非般若",意味着在日常劳作中,每一刻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修行的意义。"般若"是佛教术语,意为智慧,此处指的是一种超越世俗、洞察本质的智慧。
"如是我闻时",借用佛经开篇的语句,强调所言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暗示这些智慧并非虚构,而是长老夜讲的真谛。"世尊殊不也",则表达了对长老智慧的高度敬仰,认为他的讲解超出了凡俗的理解,达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禅宗中“生活即修行”的理念,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实践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杨炼师却归贞浩岩
宦途不复更经营,归去东南任意行。
别后几回思会面,到来相见似前生。
久居竹盖知勤苦,旧业莲峰想变更。
为谢佯狂吴道士,耳中时有铁船声。
尚父偶建小楼,特摛丽藻绝句不敢称扬三首
结构叨冯柱石才,敢期幢盖此裴回。
阳春曲调高谁和,尽日焚香倚隗台。
玳簪珠履愧非才,时凭阑干首重回。
只待淮妖剪除后,别倾卮酒贺行台。
阑槛初成愧楚才,不知星彩尚迂回。
风流孔令陶钧外,犹记山妖逼小台。
淮南送节度卢端公将命之汴州端公常为汴州相
吹台高倚圃田东,此去轺车事不同。
珠履旧参萧相国,彩衣今佐晋司空。
醉离淮甸寒星下,吟指梁园密雪中。
到彼的知宣室语,几时征拜黑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