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右 丞 李 相 公 自 洛 移 镇 河 阳 宋 /梅 尧 臣 侯 服 齐 三 辅 ,天 台 耸 百 僚 。新 章 刻 铜 虎 ,旧 德 冠 金 貂 。已 作 歌 襦 化 ,方 期 执 玉 朝 。双 鞬 辞 洛 宅 ,千 骑 向 河 桥 。鼓 角 春 城 暮 ,莺 花 故 苑 遥 。瓜 亭 犹 接 轸 ,棠 茇 自 敷 条 。夹 道 都 人 拥 ,迎 风 驷 牡 骄 。莫 随 文 学 乘 ,空 望 旆 旌 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僚(bǎi liáo)的意思:指百官、百员之众,也可指众多的人。
都人(dōu rén)的意思:指都市中的人,也可指聚居在都市的人。
风驷(fēng sì)的意思:形容马儿奔驰迅猛。
敷条(fū tiáo)的意思:敷条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的详细、丰富、详尽。
鼓角(gǔ jiǎo)的意思:指吹鼓吹角,表示鼓舞士气,激励人心。
河桥(hé qiáo)的意思:比喻人们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侯服(hóu fú)的意思:指官员或权贵服侍上级或君主,尽忠职守。
夹道(jiā dào)的意思:指被夹在两者之间,无法自由行动或选择的境地。
接轸(jiē zhěn)的意思:接受别人的好意、帮助或礼物。
金貂(jīn diāo)的意思:指珍贵的貂皮,比喻珍贵的衣物或贵重的礼物。
旧德(jiù dé)的意思:指老一代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旆旌(pèi jīng)的意思:指旗帜、旌旗。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样子。
千骑(qiān jì)的意思:指千人骑马的队伍,也用来形容人数众多的队伍。
三辅(sān fǔ)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三个辅助行政区域,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区域。也指古代官府的三个辅助机构,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机构。
驷牡(sì mǔ)的意思:指四匹马奔驰而行,象征着快速、迅猛。
棠茇(táng bá)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面色发红。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铜虎(tóng hǔ)的意思:指青铜制成的虎像。
文学(wén xué)的意思:
[释义]
(名)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构成]
偏正式:文(学
[例句]
我自幼酷爱文学。(作宾语)文学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作主语)哲学不属于文学范畴。(作定语)〈外〉日语。莺花(yīng huā)的意思:莺花是指杨柳和桃花,也用来形容美丽的花朵。
迎风(yíng fēng)的意思:顺风而行,迎着风向前进。
执玉(zhí yù)的意思:执掌权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作歌(zuò gē)的意思:指以歌曲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等。
- 注释
- 侯服:王侯之服。
齐三辅:管辖三辅地区。
天台:宫殿。
耸:高耸。
百僚:众多官员。
新章:新的诏书。
铜虎:古代传达命令的铜制虎符。
旧德:过去的美德。
冠金貂:比喻极高的地位。
歌襦:歌谣中的贤者。
化:转化。
执玉朝:在朝廷中执政。
洛宅:洛阳宅邸。
河桥:河流上的桥梁。
鼓角:战鼓和号角。
瓜亭:瓜园小亭。
接轸:相连。
棠茇:棠梨树。
敷条:生长繁茂。
都人:京城百姓。
拥:簇拥。
驷牡:四匹马拉的车。
骄:飞扬。
文学乘:仅凭文才。
旆旌:旗帜和旌旗。
- 翻译
- 他身着王侯之服,统辖三辅之地,天台高耸,群臣环绕。
新的诏书镌刻在铜虎之上,他的美德如同金貂般尊贵。
他已经化身为歌谣中的贤者,期待在朝廷中执掌玉玺。
告别洛阳宅邸,率领千骑队伍前往河桥。
傍晚时分,春城鼓角声起,远处是盛开的花朵和鸣叫的黄莺。
瓜亭依旧相连,棠茇自行繁茂生长。
街道两旁,京城百姓簇拥,骏马飞扬在春风中。
切勿仅凭文才而忘却职责,只空望着飘扬的旗帜和旌旗。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他的好友右丞相李相公从洛阳调任河阳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迁徙路途的描绘。首联“侯服齐三辅,天台耸百僚”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李相公的地位显赫,犹如天台般矗立于群臣之上。接下来的“新章刻铜虎,旧德冠金貂”赞美了他的才华与德行,暗示其治政有方。
“已作歌襦化,方期执玉朝”暗指李相公的政绩如歌谣般深入人心,人们期待他在新的任所继续发挥领导作用。接下来的四句通过“双鞬辞洛宅,千骑向河桥”描绘了壮观的送别场面,显示出李相公威仪和民众的热烈欢迎。
“鼓角春城暮,莺花故苑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暗示着新的旅程即将开始,而“瓜亭犹接轸,棠茇自敷条”则寓言着新的政事将有序展开。最后两句“夹道都人拥,迎风驷牡骄”,生动地再现了沿途百姓簇拥相送的场景,以及李相公乘坐的马匹的骄傲姿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赞美和送行为主题,展现了李相公的威望、才情和民众对他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仕途的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