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寄远(其一)》由宋代诗人吴惟信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
首句“别后一身长是客”,开篇即点明了离别之后,诗人自己仿佛成了永远的过客,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漂泊之感。这一句以“一身”强调了个体的渺小与无助,与外界的广阔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团聚的情绪。
次句“何须更说负烟萝”,则转而表达了一种豁达与释然的态度。诗人似乎在说,不必再为过去的事情感到遗憾或自责,就像那些被烟雾笼罩的山林,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需继续前行。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烟萝”比喻为过去的羁绊,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释怀与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
第三句“近来心事深如海”,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这里的“心事”不仅指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也包含了对生活的种种感慨与忧虑。将心事比作深海,形象地描绘出情感的深邃与难以言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内心的坚韧与深沉。
最后一句“梅损清香雨雪多”,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尾,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呼应,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梅花在风雨交加的季节里依然保持其清香,象征着诗人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失高洁与坚持。这句话不仅赞美了梅花的坚韧不拔,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坚韧品格的敬佩与期待,以及对自己在逆境中保持高尚情操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海舟为吴思德作
百川所纳海为大,放舟于海舟如芥。
何人不畏路险艰,一幅云帆自高驾。
延陵吴君人中豪,胸次宽广吞波涛。
乘流放舟随所往,舟尾巨舵能持操。
天吴赑屃带海若,出没惚恍惊跳跃。
掉尾长鲸展翅鹏,鼓舞风云真一噱。
弱流不隔路几千,举酒便欲邀神仙。
十洲三岛咫尺是,仰看红日当青天。
满林风雨竹
玉堂仙客居金台,凤凰池上时徘徊。
丝纶执掌几年岁,调羹共待为盐梅。
文章不独世所重,筼筜更有胸中材。
紫宸朝散日未午,琼佩响自花间回。
平生心志好清玩,喜有绿竹当庭栽。
解衣盘薄小窗下,正值满林风雨来。
高枝乱叶写此态,云气惚恍连尘埃。
风声号怒雨声急,电母激电雷公雷。
乾坤上下互明晦,势转澎湃惊童孩。
深根摇撼不自把,綵鸾羽湿空毰毸。
湘川涛浪接渭水,千里便觉相喧豗。
阴山铁骑走苍莽,散乱不用宵衔枚。
须臾既罢若晴霁,似履夷坦忘崔嵬。
乃知神妙夺造化,方驾古昔无疑猜。
人间一纸不易得,重比瑚琏轻玫瑰。
菊窗先生新得此,披对令我襟怀开。
墨花点点渍龙尾,援笔笑把新诗裁。
《满林风雨竹》【明·徐庸】玉堂仙客居金台,凤凰池上时徘徊。丝纶执掌几年岁,调羹共待为盐梅。文章不独世所重,筼筜更有胸中材。紫宸朝散日未午,琼佩响自花间回。平生心志好清玩,喜有绿竹当庭栽。解衣盘薄小窗下,正值满林风雨来。高枝乱叶写此态,云气惚恍连尘埃。风声号怒雨声急,电母激电雷公雷。乾坤上下互明晦,势转澎湃惊童孩。深根摇撼不自把,綵鸾羽湿空毰毸。湘川涛浪接渭水,千里便觉相喧豗。阴山铁骑走苍莽,散乱不用宵衔枚。须臾既罢若晴霁,似履夷坦忘崔嵬。乃知神妙夺造化,方驾古昔无疑猜。人间一纸不易得,重比瑚琏轻玫瑰。菊窗先生新得此,披对令我襟怀开。墨花点点渍龙尾,援笔笑把新诗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7167c683170a98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