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似悬秋镜,人如坐玉壶。
肯与渔翁醉,邻舟近可呼。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湖景图。首句“碧澄千顷豁”以“豁”字生动地展现了湖面的广阔与清澈,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碧绿的湖水所包容。接着,“青立一峰孤”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远处独立的山峰与广阔的湖面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突出其孤独而又挺拔的姿态。
接下来的“月似悬秋镜,人如坐玉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作秋夜中的镜子,人则如同坐在透明的玉壶之中,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湖面上月光与人的和谐共处,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烟光随地尽,水色到天无”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湖面的辽阔与深远,烟雾与光线随着地面延伸至尽头,湖水的颜色似乎一直延伸到天边,没有边际,展现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最后,“肯与渔翁醉,邻舟近可呼”表达了诗人愿意与身边的渔翁一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甚至邀请邻舟的人共享这份乐趣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湖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吹气如兰,其人似玉,岂知命比琉璃。
幸有前缘,也曾省识芳姿。
秦楼一夕箫声断,怅香魂、化作云飞。
是耶非,鬓影衣香,梦里依稀。
从今冷落张郎笔,叹画眉无计,枉费唏嘘。
灯暗空房,忍听枕畔儿啼。
那人生小姮娥样,果红尘、无分留伊。
最凄其,月渐团圆,人反长离。
念家山、茫茫何处,酸辛归计休说。
哀音催堕三更影,较比寒蝉凄切。东风急。
怎似绮华年,弹指成陈迹。回头故国。
尽望帝魂消,闻铃肠断,夜夜空啼血。
浑不让,易水悲歌听彻。叮咛促尽行客。
石沉北海难填恨,只剩冤禽吊月。花飞雪。
纵百遍、相呼春去辉无日,声声呜咽。
待叫破愁云,抛残红雨,染遍千山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