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人(bì rén)的意思:躲避他人,避开人群
边筹(biān chóu)的意思:边边角角地筹划。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朝论(cháo lùn)的意思:
朝廷上的议论。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善政》:“守方雅以调蕃政,用公直而掌朝论。”
垂衣(chuí yī)的意思:指衣襟下垂,形容人的衣着整洁、庄重。
独醉(dú zuì)的意思:形容某人或某物独自陶醉于某种情感或事物中,毫不顾及其他事情。
江头(jiā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部,比喻人的智力、才华或者能力。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两关(liǎng guān)的意思:两个关口,形容困难重重,难以通过。
露布(lù bù)的意思:指事情被暴露出来,无法再隐瞒。
平沙(píng shā)的意思:平坦的沙地,指事物平静无波澜,没有风浪。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微微(wēi wēi)的意思:微小、细微、轻微。
湘山(xiāng shān)的意思:指美丽的山岭,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境地。
一双(yī shuāng)的意思:一对、一副
一殿(yī diàn)的意思:指官衙、宫殿中的一间大厅,也用来形容非常宏伟壮丽的建筑。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中下(zhōng xià)的意思:指居于中等或稍微低于中等水平的程度或地位。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 鉴赏
这首《感事》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对湘山晴色、江头独醉、边关局势以及朝堂议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感慨与思考。
首句“湘山晴色远微微”,描绘了湘山在晴朗天气下的美丽景色,远处的山色显得柔和而微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下来,“尽日江头独醉归”一句,诗人以自我形象入诗,独自在江边饮酒至日落方才归来,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现实的不满。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一殿未垂衣”两句,通过对比边关与朝廷的状况,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安全和君主施政的关注。这里“两关”可能指边疆要塞,“露布”是古代传递军情或重要文书的布告,“一殿”则象征着朝廷,“垂衣”则是形容君主治理国家的轻松姿态。这两句揭示了边关虽有战事,但朝廷并未及时响应,君主似乎尚未真正关注边防问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虑。边防策略自古以来就不存在所谓的“中策”或“下策”,意味着边防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明的战略和决策。然而,当前的朝堂讨论中却充满了是非,暗示了决策过程中的混乱和不统一,反映了诗人对政治决策效率和正确性的质疑。
最后,“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柏鸟避人飞”以自然景象收尾,日落时分,平沙上秋草纷乱,一只柏鸟因人靠近而惊飞。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隐喻。随着一天的结束,诗人的心绪也如同这秋草般纷乱,而柏鸟的惊飞则象征着他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惜馀春慢/选冠子.忆海棠
不语佳人,多才名友,天遣伴吾幽独。
令姿潘岳,太素何郎,争似一丛红玉。
谁为织云锦裳,天孙巧处,暗空机轴。
别离间、陡觉春风一度,电光惊目。
因念著、旧日欢娱,清平歌曲。板按玉人横竹。
金盆月落,银烛纱笼,一刻千金难赎。
微醉欲醒未醒,声声唤起,睡何时足。
待移根、与赋归来,敢比渊明松菊。
雨夜小酌
黄昏云齐雪意熟,二更雪急声簌簌。
地炉对火得奇温,兔醢鱼鱐穷旨蓄。
引杯且作稿面红,脱帽不管衰鬓秃。
浩歌三终徐自和,藏书万卷方尽读。
从来本不择死生,况复区区论祸福。
雪晴著屐可登山,与子一放千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