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感千金诺,宁辞万里游。
雁峰侵瘴远,桂水出云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送李判官赴桂州幕》。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不舍离别之情。
"欲知儒道贵,缝掖见诸侯。" 这两句开篇寄托,通过“缝掖”这个细腻的动作,展示了儒家学者在夜深人静时仍然研读经典、向往古代圣贤之德的景象,表达了对儒道修养的重视和尊崇。
"且感千金诺,宁辞万里游。"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承诺和信守的赞赏,以及对于远行的豁达态度。这“千金诺”指的是贵重如千两黄金的承诺,意味着坚定而宝贵。
"雁峰侵瘴远,桂水出云流。" 这两句描写了桂州的自然景观,“雁峰”即桂林著名的象鼻山,诗人通过对这座山和“桂水”的描述,展现了桂州壮丽而又有些许荒凉的风光。
"坐惜离居晚,相思绿蕙秋。"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不舍和对友人的深切相思之情。“离居”指的是分别,“绿蕙秋”则是秋天草木依旧青翠的景象,暗喻着即便是秋意浓重,也掩饰不了内心的凄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儒道修养的赞美,对友人品格和承诺的肯定,以及对桂州自然风光的描绘,传达了送别时难以割舍的情感。
鲜鲜踯躅花,得得栗留声。
膝前四儿女,竞作嬉春行。
焉知我心深,忧愁不可名。
瘦妻拭几席,罗列酒与蔬。
有酒我不饮,有疏我不茹。
达旦我不寝,绕屋百匝趋。
我自离父母,悲欢同谁道。
岁月日已深,衣裳日已槁。
骨奇行路难,诗富黄金少。
至哉我父母,黄金非所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