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香邻瓮酒,禽响客窗棋。
田鼓春迎社,乡巫夜赛祠。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淮地的雨景与山居生活,充满了田园诗意。首句“四月淮天雨”以简练之笔勾勒出四月时节淮地的雨景,雨落于天地之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朦胧之美。接着,“清林荫碧池”一句,将视线转向了雨后清新的树林和碧绿的池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笋香邻瓮酒,禽响客窗棋”两句,通过嗅觉(笋香)和听觉(禽鸣、客窗下对弈的声音),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笋香不仅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也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而邻家的酒瓮与窗外的棋局,则是山居生活中的人情味与闲适情趣。
“田鼓春迎社,乡巫夜赛祠”则将视角转向了农事活动与民俗文化。田鼓在春社时响起,象征着对丰收的祈愿与对土地的敬重;乡巫夜晚举行的祭祀仪式,则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神灵的信仰与敬畏。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渐知飘泊久,自觉是农师”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刻体悟。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逐渐意识到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长久停留,以及与农事的紧密联系,自认为是农事的老师。这既是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也是对农耕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日常生活、农事活动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农耕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尊重。
月冷霜袍拥。见一枝、年华又晚,粉愁香冻。
云隔溪桥人不度,的皪春心未纵。
清影怕、寒波摇动。
更没纤毫尘俗态,倚高情、预得春风宠。
沈冻蝶,挂么凤。一杯正要吴姬捧。
想见那、柔酥弄白,暗香偷送。
回首罗浮今在否,寂寞烟迷翠拢。
又争奈、桓伊三弄。
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
吟思怯,暮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