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增击去,后已抢揄飞。
闻幽良杀草,惩纤应弃灰。
岂惮行者苦,要俾犯者稀。
毕弋(bì yì)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极为刚正不阿,毫不妥协。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多变(duō biàn)的意思:指事物变化多样,变化无常。
机辟(jī pì)的意思:形容机智聪明,反应敏捷。
弃灰(qì huī)的意思:指摒弃旧物,摒除旧习,以求新生。
前方(qián fāng)的意思:指表示某个位置或方向在前面,引申为未来、未知的事物或未到达的地方。
千仞(qiān rèn)的意思:形容高大、峻峭。
石阜(shí fù)的意思:指坚固不动摇、稳定可靠的事物或人。
我行(wǒ xíng)的意思:表示自己有自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
无知(wú zhī)的意思:指那些缺乏知识或者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常常不会有所顾虑,因为他们对危险或者困难一无所知。
行者(xíng zhě)的意思:行者指的是行走在路上的人,也可以指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人。
重围(chóng wéi)的意思:指被困在困境中,无法摆脱。
终朝(zhōng zhāo)的意思:终日,整天。
这首诗名为《议狱诗(其十六)》,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全诗以议论刑罚制度为主题,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法律公正与严明的深刻思考。
首联“机辟徇多变,毕弋列重围”运用了“机辟”和“毕弋”这两个词,分别比喻法律制度的复杂性和严密性。机辟,即机关陷阱,象征着法律制度中的各种规则和约束;毕弋,即捕鸟之网,比喻法律网罗一切,无处不在。这两句描绘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法律环境,强调了法律制度的严谨性和广泛性。
颔联“终朝不及掩,谁谓鸟无知”则通过类比手法,将人与鸟进行对比。终日忙碌于法律条文之间,却难以完全理解和遵守,就像鸟儿面对复杂的捕猎环境一样,难以逃脱。这里暗含了对法律过于繁复、难以理解的批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如此复杂的法律体系下,人们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完全遵从?
颈联“前方增击去,后已抢揄飞”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前方的法律措施不断加强,而背后却可能隐藏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这不仅指出了法律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盲点,也暗示了社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通过“抢揄飞”的形象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法律执行效果的担忧,以及对社会秩序稳定性的反思。
尾联“闻幽良杀草,惩纤应弃灰”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闻幽良杀草,意为在幽暗之处清除杂草,比喻在法律执行中清除不法行为,维护社会正义。惩纤应弃灰,则意味着对于轻微的违法行为,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避免过度惩罚。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法律适用原则的思考,主张既要严惩严重犯罪,也要适度处理轻微过失,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人性化的结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法律制度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作者对法律公正、严明与人性关怀的思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诗人不仅揭示了法律执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也提出了对法律制度改进和完善的一些建议,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铁甲金戈百战攻,将军未老紫髯秾。
早依讨粤□□□,□受从骠合骑封。
惊逻三年微窃鼠,飞腾一日定采□。
□□访旧燕台去,谁采吾诗当菲葑。
鉴湖北棹迓征鸿,昭代乾坤靡不容。
运际包荒连茹泰,时当养正出泉蒙。
暂为掾史司刀笔,遄许勋名上鼎钟。
看取汉家有故事,赵尧犹得拜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