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知随养去,恨向盖棺归。
晓台空匣鉴,秋露谩沾衣。
相伴勤田上,残蟾与夕晖。
这首挽辞《寿安太君挽辞》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前的回忆和对逝者离世后情景的描绘,展现了深沉哀悼之情。
首句“荣知随养去”,以“荣”字开篇,暗示逝者生前的荣耀与尊贵,随后“随养去”则表达了其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这一句通过对比,既赞美了逝者的辉煌一生,也预示了生命终将归于平静。
“恨向盖棺归”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遗憾与不舍。盖棺,象征着生命的终结,此处的“恨”字,强烈地表达了对逝者未能完成心愿、未能看到更多未来的遗憾之情。
“故里三千远,浮生七十稀。”这两句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对比,强调了逝者与故乡的遥远距离以及人生短暂的感慨。三千远,形容故乡的遥远;七十稀,则感叹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晓台空匣鉴,秋露谩沾衣。”这两句描绘了逝者离世后的场景。晓台,可能指逝者生前常待之处;空匣鉴,暗示遗物已空,只有镜中影像依旧;秋露,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消逝。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相伴勤田上,残蟾与夕晖。”最后两句,通过描述逝者生前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以及与月光(残蟾)和夕阳(夕晖)相伴的画面,展现了逝者生前的勤劳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些画面不仅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也寄托了对逝者勤劳一生的缅怀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以深情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逝者生前的荣耀与遗憾、离世的悲痛与怀念,以及对逝者勤劳一生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