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脩颙上人》
《赠脩颙上人》全文
宋 / 毕仲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巾钵来何所茅斋竹林

能谈高士传,会得师心

我识诗情苦,公求理性深。

三年居颍水,谁复是知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高士(gāo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高深学问的人。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会得(huì de)的意思:指能够领会、理解某种道理、道理的人。

理性(lǐ xìng)的意思:指人的思维和行为以理智为基础,合乎逻辑和客观规律。

茅斋(máo zhāi)的意思:指清净的茅草房,比喻修身养性,追求宁静和精神净化。

诗情(shī qíng)的意思:指诗人的情感和意境,也可以表示具有诗意的情感和意境。

师心(shī xīn)的意思:教师的心思、用心教学的态度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祖师(zǔ shī)的意思:祖先的师傅,指某一领域的创始人或权威人物。

鉴赏

这首诗《赠脩颙上人》由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通过对修颙上人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性和深厚的修行境界。

首句“巾钵来何所”,以“巾”和“钵”作为僧侣身份的象征,引出修颙上人的行迹,似乎他从远方而来,带着禅宗的法器,寻觅着心灵的归宿。接着“茅斋近竹林”,描绘了修颙上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自然,竹林环绕的茅屋,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脱俗的生活氛围。

“能谈高士传,会得祖师心”,这两句赞美修颙上人不仅能够谈论古代高士的故事,更能够深刻理解禅宗祖师的心意,展现出他对佛法的精深领悟和深厚修为。

“我识诗情苦,公求理性深”,诗人自述自己理解到创作诗歌时内心的苦楚,而对修颙上人则表达了对其追求真理、深入理性的敬佩之情。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反思,也凸显了对修颙上人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

最后,“三年居颍水,谁复是知音”,诗人感慨在修颙上人隐居颍水三年的时间里,能够真正理解他内心世界的人或许不多。这句话既是对修颙上人孤独修行生活的写照,也是对知音难遇的感慨,流露出对修颙上人独特人格的深切同情和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修颙上人高雅的风范、深邃的修行境界以及诗人对其的深深敬意,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毕仲游
朝代:宋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猜你喜欢

登莫釐峰顶

晨风湖上来,吹雨过林麓。

孤筇上崇冈,长啸振虚谷。

乾坤渺一身,吴越送双目。

水云明晦异,原渚高下复。

声稀禽雀喧,气盛鱼龙族。

历历吴兴帆,依依阳羡木。

登高后重九,涉胜悔不夙。

胥母追昼游,莫釐企前躅。

何当浣缁尘,山椒结茅屋。

(0)

点绛唇

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雨声还住。

斜阳明高树。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雾。

断虹犹怒。直入云深处。

(0)

寒雨

何事冬来雨打窗,夜声滴滴晓声淙。

若为化作漫天雪,径上孤篷钓晚江。

(0)

闲居遣兴

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0)

旅怀·其三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飖依旧客天涯。

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0)

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