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居颍水,谁复是知音。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高士(gāo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高深学问的人。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会得(huì de)的意思:指能够领会、理解某种道理、道理的人。
理性(lǐ xìng)的意思:指人的思维和行为以理智为基础,合乎逻辑和客观规律。
茅斋(máo zhāi)的意思:指清净的茅草房,比喻修身养性,追求宁静和精神净化。
诗情(shī qíng)的意思:指诗人的情感和意境,也可以表示具有诗意的情感和意境。
师心(shī xīn)的意思:教师的心思、用心教学的态度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祖师(zǔ shī)的意思:祖先的师傅,指某一领域的创始人或权威人物。
- 鉴赏
这首诗《赠脩颙上人》由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通过对修颙上人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性和深厚的修行境界。
首句“巾钵来何所”,以“巾”和“钵”作为僧侣身份的象征,引出修颙上人的行迹,似乎他从远方而来,带着禅宗的法器,寻觅着心灵的归宿。接着“茅斋近竹林”,描绘了修颙上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自然,竹林环绕的茅屋,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脱俗的生活氛围。
“能谈高士传,会得祖师心”,这两句赞美修颙上人不仅能够谈论古代高士的故事,更能够深刻理解禅宗祖师的心意,展现出他对佛法的精深领悟和深厚修为。
“我识诗情苦,公求理性深”,诗人自述自己理解到创作诗歌时内心的苦楚,而对修颙上人则表达了对其追求真理、深入理性的敬佩之情。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反思,也凸显了对修颙上人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
最后,“三年居颍水,谁复是知音”,诗人感慨在修颙上人隐居颍水三年的时间里,能够真正理解他内心世界的人或许不多。这句话既是对修颙上人孤独修行生活的写照,也是对知音难遇的感慨,流露出对修颙上人独特人格的深切同情和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修颙上人高雅的风范、深邃的修行境界以及诗人对其的深深敬意,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莫釐峰顶
晨风湖上来,吹雨过林麓。
孤筇上崇冈,长啸振虚谷。
乾坤渺一身,吴越送双目。
水云明晦异,原渚高下复。
声稀禽雀喧,气盛鱼龙族。
历历吴兴帆,依依阳羡木。
登高后重九,涉胜悔不夙。
胥母追昼游,莫釐企前躅。
何当浣缁尘,山椒结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