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董生还海宁时欲以春秋疏上不果》
《送董生还海宁时欲以春秋疏上不果》全文
明 / 黎民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草屩燕市缝衣故乡

叫阍力尽垂橐路途长。

著论名堪老,为园计未荒。

吾谋非不用,君自爱沧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沧浪(cāng láng)的意思:指江河水流的浩渺之势,也用来形容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草屩(cǎo juē)的意思:指草鞋,比喻贫穷、卑微的生活状态。

垂橐(chuí tuó)的意思:形容胸怀宽广,仁义之心。

非不(fēi bù)的意思:非不意味着不一定,表示并非完全否定或排除的意思。

缝衣(féng yī)的意思:修补衣物,比喻及时处理问题,防止事情恶化。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叫阍(jiào hūn)的意思:指叫门的守门人或门房。

力尽(lì jìn)的意思:力量消耗殆尽,无法继续努力。

路途(lù tú)的意思:指旅途、行程中的路程或距离。

心力(xīn lì)的意思:心思和体力都疲惫不堪

燕市(yān shì)的意思:燕市是一个指燕京的市集,比喻繁华热闹的场所或繁忙的市场。

自爱(zì ài)的意思:自己爱护自己,自重自爱。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所作的《送董生还海宁时欲以春秋疏上不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董生归乡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其学术生涯的感慨。"草屩来燕市"描绘了董生初到京城的情景,穿着简朴,象征其朴素的出身和求学的决心;"缝衣返故乡"则写出他即将结束京城生活,返回家乡的场景。

"叫阍心力尽"表达了董生在京都为学问付出的努力,但可能并未得到理想的回应,感到疲惫和无奈;"垂橐路途长"则暗示了他即将踏上归乡之路,路途遥远而艰辛。"著论名堪老"感慨他的学术成就虽大,但似乎未能如愿以偿,可能是因为未能实现上疏的愿望;"为园计未荒"则透露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即使学术未竟,也希望能在家乡有所寄托。

最后两句"吾谋非不用,君自爱沧浪",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支持,承认董生的计划并非无用,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他可以选择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就像《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自在无拘。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鼓励,也有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沉思考,展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的风范。

作者介绍

黎民表
朝代:明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猜你喜欢

己酉上元后赠刘子才

书台城西幽绝处,古木排霄草荒路。

空斋深夜四无人,维予二人听春雨。

我如病鹤子茁兰,长幼不同同少年。

闻子诵书金应玉,看子落笔山飞泉。

别来几何如昨日,我老过前子非昔。

来年裹砚试集英,侧耳胪传第一声。

(0)

寄别何运判德献移闽宪二首·其二

薄技工奚取,知音一已多。

从公日几许,去我意如何。

梦里闽山月,吟边楚水波。

门阑万珠履,更试岁寒柯。

(0)

崇德道中望福严寺

一径青松露,三门白水烟。

殿横林外脊,塔漏隙中天。

地旷迎先见,村移眺更妍。

追程坐行役,不得泊春船。

(0)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其一

谁别夫人孝,惟天与病姑。

每云吾妇在,底用别人扶。

愉色春相似,弥年倦更无。

苍苍不汝报,种黍定生菰。

(0)

行部暂辞金陵同列有感

爽气来江外,秋容上柳梢。

生遭女媭骂,老解子云嘲。

衰病聊飞屐,行藏镇把包。

君看社后燕,还忆社前巢。

(0)

见王宣子侍郎二首·其一

不作伾文客,投闲可得辞。

高名真自累,了事竟成痴。

到底须良匠,非渠更阿谁。

莫嫌风雪恶,要试岁寒枝。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