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寻泪色,掩幔想衣声。
微病花全发,深眠月暗行。
蜀弦尘里断,已任指尖生。
这首诗《悼姊》是清代诗人王采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亡姐深切的哀思与怀念。
首联“残夜一禽惊,镫幽梦转明”,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深夜时分,一只鸟儿的啼叫打破了宁静,惊醒了诗人,也唤醒了他心中关于亡姐的记忆。这里的“一禽”不仅指具体的鸟,也象征着亡姐在诗人内心深处的影子,其啼叫仿佛是对逝者的呼唤,触动了诗人的心弦。
颔联“把书寻泪色,掩幔想衣声”,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手捧书籍,试图在字里行间寻找与亡姐相关的记忆,泪水模糊了视线,却也映照出内心的悲痛。同时,他想象着亡姐生前的衣物,那轻柔的声音仿佛仍在耳边回响,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诗人对亡姐的思念之深。
颈联“微病花全发,深眠月暗行”,运用对比手法,将亡姐生前的微恙与花的盛开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同时,“深眠月暗行”则以月夜的静谧衬托出亡姐离世后的寂静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亡姐离去的哀伤之情。
尾联“蜀弦尘里断,已任指尖生”,以蜀弦(古代乐器)为喻,暗示亡姐生前喜爱音乐,如今琴弦在尘埃中断裂,象征着她的生命已经消逝。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亡姐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只能让时间抚平心中的创伤,但那份深深的思念却如同琴弦断裂后留下的痕迹,永远难以抹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亡姐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接受。
垣中不减台端峻,池上来従柱下严。
同直旧曾连月久,暂来还喜二公兼。
〈仆顷与孙莘老同在谏垣,与彭器资同在西掖。
〉直言已许侵弹奏,新告行闻振滞淹。
顾我粗官何所与,西曹只合论茶盐。
早岁同科止六人,中年零落半埃尘。
却将旧学收新进,几误今生是后身。
肮脏别都遗老骥,沉埋秘府愧潜鳞。
〈制科前辈今独张公安道一人。
后来未用,惟张去华而已。
〉怜君尚胜刘蕡在,白首诸侯呼上宾。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