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孔融(kǒng róng)的意思:指人才出众、聪明才智过人。
祢生(mí shēng)的意思:指人的生命和命运,通常用来表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屈指(qū zhǐ)的意思:屈指是指用手指弯曲来表示数字的动作,成语屈指则表示极少的数量。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偃蹇(yǎn jiǎn)的意思:形容行动不便或困难。
鹦鹉(yīng wǔ)的意思:指人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言语或动作,缺乏真实性和创造力。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答元美》。李攀龙以“后七子”领袖的身份,回应了友人元美的邀请或询问,表达了对文学与历史人物的深刻见解。
首句“萧条鹦鹉赋初成”,借用了祢衡的典故,祢衡曾作《鹦鹉赋》,以鹦鹉自比,表达自己的才华和遭遇。此处“萧条”二字,既描绘了鹦鹉赋完成时的氛围,也暗喻了祢衡当时处境的凄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面对文学创作时的孤独与深思。
次句“偃蹇当年一祢生”,直接点出祢衡的名字,并以“偃蹇”形容其一生的坎坷不平。这里不仅赞扬了祢衡的文学成就,更对其人生际遇表示同情与感慨。
接着,“屈指中原馀子尽”,诗人以“屈指”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对历史上的众多文人的追忆与惋惜。在诗人眼中,那些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文人,如今已尽数凋零,只有祢衡这样的才子,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最后,“非君谁见孔融名”,将话题转向孔融,通过反问强调了祢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与祢衡一样,都是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物。此句意在表明,在众多文人中,唯有祢衡能与孔融相提并论,彰显了祢衡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评价,展现了李攀龙对于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与共事者的怀念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梅州重建中和堂
中和堂昔隳于火,今剪荒榛再落成。
博士尊师重演说,史君存古不更名。
渐摩伋学三风熄,流布褒诗五瘴清。
天子金声兼玉振,会徵褚大与儿生。
寄题上饶方氏野堂
尊君曾索野堂吟,忽忽归舟忘至今。
旧有田庐无偃仰,新移花木已幽深。
远书来责订金诺,拙咏聊酬挂剑心。
行尽四方垂八十,始知朝市愧山林。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