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荅元美》
《荅元美》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萧条鹦鹉赋初成,偃蹇当年祢生

屈指中原馀子尽,非君谁见孔融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孔融(kǒng róng)的意思:指人才出众、聪明才智过人。

祢生(mí shēng)的意思:指人的生命和命运,通常用来表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屈指(qū zhǐ)的意思:屈指是指用手指弯曲来表示数字的动作,成语屈指则表示极少的数量。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偃蹇(yǎn jiǎn)的意思:形容行动不便或困难。

鹦鹉(yīng wǔ)的意思:指人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言语或动作,缺乏真实性和创造力。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答元美》。李攀龙以“后七子”领袖的身份,回应了友人元美的邀请或询问,表达了对文学与历史人物的深刻见解。

首句“萧条鹦鹉赋初成”,借用了祢衡的典故,祢衡曾作《鹦鹉赋》,以鹦鹉自比,表达自己的才华和遭遇。此处“萧条”二字,既描绘了鹦鹉赋完成时的氛围,也暗喻了祢衡当时处境的凄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面对文学创作时的孤独与深思。

次句“偃蹇当年一祢生”,直接点出祢衡的名字,并以“偃蹇”形容其一生的坎坷不平。这里不仅赞扬了祢衡的文学成就,更对其人生际遇表示同情与感慨。

接着,“屈指中原馀子尽”,诗人以“屈指”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对历史上的众多文人的追忆与惋惜。在诗人眼中,那些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文人,如今已尽数凋零,只有祢衡这样的才子,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最后,“非君谁见孔融名”,将话题转向孔融,通过反问强调了祢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与祢衡一样,都是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物。此句意在表明,在众多文人中,唯有祢衡能与孔融相提并论,彰显了祢衡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评价,展现了李攀龙对于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与共事者的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芙蓉

纷纷亭锦映池塘,艳冶姿容淡泊妆。

醉去恍疑曾被酒,集来未必可为裳。

有怀绝色真如面,谁改新名作断肠。

只合尊前簪老监,石丁之事太微茫。

(0)

石竺山二十咏·其十一

自饥犹可忍,民饥谁恻隐。

吾评首阳薇,不若石竺笋。

(0)

新亭

此是晋人游集处,当时风景与今同。

不干铁锁楼船力,似是蒲葵麈柄功。

几簇旌旗秋色里,百年陵阙泪痕中。

兴亡毕竟缘何事,专罪清谈恐未公。

(0)

梅州重建中和堂

中和堂昔隳于火,今剪荒榛再落成。

博士尊师重演说,史君存古不更名。

渐摩伋学三风熄,流布褒诗五瘴清。

天子金声兼玉振,会徵褚大与儿生。

(0)

寄题上饶方氏野堂

尊君曾索野堂吟,忽忽归舟忘至今。

旧有田庐无偃仰,新移花木已幽深。

远书来责订金诺,拙咏聊酬挂剑心。

行尽四方垂八十,始知朝市愧山林。

(0)

唐衣二首·其一

传来两个诗翁像,吾制冠裳略放他。

华似庄农加盛服,清于朝士赐香罗。

儒衣曾有髡钳者,公衮其如跋疐何。

皂缘黄紽安且吉,不妨藉草更眠莎。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